时间: 2025-04-26 19:1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4:43
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得人皆若炎字四首
城中楼阁似鱼鳞,不见清风起白苹。
试选苕溪最深处,仍呼我辈不羁人。
窥船野鹤何曾下,见烛飞虫空自驯。
绕郭荷花一千顷,谁知六月下塘春。
苦热诚知处处皆,何当危坐学心斋。
海螯要共诗人把,溪月行遭雾雨霾。
乡国飘零断书信,弟兄流落隔江淮。
便应筑室苕溪上,荷叶遮门水浸阶。
紫蟹鲈鱼贱如土,得钱相付何曾数。
碧筒时作象鼻弯,白酒微带荷心苦。
运肘风生看斫脍,随刀雪落惊飞缕。
不将醉语作新诗,饱食应惭腹如鼓。
桥上游人夜未厌,共依水槛立风檐。
楼中煮酒初尝芡,月下新妆半出帘。
南郭清游继颜谢,北窗归卧等羲炎。
人间寒热无穷事,自笑疏顽不受。
在城中的楼阁就像鱼鳞一样密集,却看不到清风吹起白色的水草。试着选择在苕溪最深的地方,我依然呼唤我们这些不羁的朋友。窥视那船上的野鹤何曾降落,看到蜡烛下飞虫空自驯服。环绕着城郭的荷花一片千顷,谁知道六月时节下塘的春意。
苦热的天气确实处处存在,何时才能静坐学习心斋。海螯想要和诗人一起把酒言欢,溪月在雾雨霾中行走。乡国飘零,书信断绝,兄弟流落隔江淮。便应在苕溪上建一间小屋,荷叶遮门,水浸阶。
紫蟹鲈鱼便宜得像泥土,得到钱后根本不在乎数目。碧色的筒子时而像象鼻弯曲,白酒微微带着荷心的苦涩。用手肘撑着风生,看斫肉的动作,刀落雪白惊起飞丝。不把醉语写成新诗,饱食时应惭愧腹如鼓。
桥上的游人夜晚依然不厌,共同依靠水槛,站在风檐下。楼中煮酒初尝芡,月下新妆半掩帘。南郭的清游继承颜、谢,北窗归卧等待羲炎。人间寒热的事情无穷无尽,自笑自己疏懒顽固不受拘束。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及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
这首诗创作于苏轼与友人一起泛舟于城南的情景中,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与友人共饮的欢愉。诗作中透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情世故的细腻观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复杂情感。
全诗以泛舟为引子,描绘了苏轼与友人们在城南的悠闲时光。首联“城中楼阁似鱼鳞,不见清风起白苹”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出城中繁华的景象,却又感叹缺少自然的清新气息,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思索与皈依。接下来的诗句中,苏轼通过对苕溪的描写,表达了他对自由、不羁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他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渴望。
中间几句“乡国飘零断书信,弟兄流落隔江淮”则展现出诗人对于亲情的思念与对家国的关切,显示出一种复杂的情感。结尾部分则更是通过描写桥上游人的夜晚与楼中煮酒的场景,展现出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
整首诗不仅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也反映出他在动荡的时代中所产生的深切思考,体现出苏轼的哲理思考与人文关怀。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珍视,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亲情、友情的珍视。
诗中提到哪条河流?
“城中楼阁似鱼鳞”中的“鱼鳞”比喻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