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40: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40:46
留别蹇道士拱辰
苏轼 〔宋代〕
黑月在浊水,何曾不清明。
寸田满荆棘,梨枣无従生。
何时反吾真,岁月今峥嵘。
屡接方外士,早知俗缘轻。
庚桑托鸡鹄,未肯化南荣。
晚识此道师,似有宿世情。
笑指北山云,诃我不归耕。
仙人汉阴马,微服方地行。
咫尺不往见,烦子通姓名。
愿持空手去,独控横江鲸。
在浑浊的水面上,黑色的月亮映照,难道它曾经不清晰明亮?
小小的田地满是荆棘,梨树和枣树却没有结出果实。
何时才能回归我真实的自我,岁月如今如此峥嵘。
屡次接触到那些超凡脱俗之人,早就知道世俗的缘分轻如鸿毛。
庚桑树上栖息着的鸡鹄,依旧不愿意化作南方的荣华。
晚年认识这位道士,似乎有着前世的情缘。
他笑着指着北山的云,责备我为何不归去耕作。
那位仙人微服在汉阴马下,行走在大地上。
即使相距不远,我也无法去看望他,烦请你告诉我他的姓名。
我希望空手而去,独自驾驭那横渡江河的鲸鱼。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常常兼具豪放与细腻。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政治上的起伏使他的作品充满了个人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与道士蹇宾别离之际,表达了他对道教思想的向往与自我反思的情感。在面对世俗与超凡之间的选择时,诗人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无奈与追求。
《留别蹇道士拱辰》不仅仅是对一位道士的告别,更是苏轼对人生、对自我、对世俗生活的深刻反思。诗中通过“黑月在浊水”的意象,传达出即使在浑浊的生活中,仍然有清明的存在,暗示着内心追求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寸田满荆棘,梨枣无従生”的句子则描绘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失落,尽管努力耕作却收获甚微,表现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力感。接下来的“何时反吾真,岁月今峥嵘”更是表达了对自我真实状态的渴望,时间的流逝让人愈加感到迷失。
诗中提到的“屡接方外士”,反映出诗人与超然之士的交流,显示出他对世俗关系的洞察与轻视。最后的愿望“愿持空手去,独控横江鲸”则寓意着一种超脱与追求自由的志向,表达了他希望摆脱世俗束缚,寻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交织出一种复杂的内心世界,既有对世俗生活的无奈,又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出苏轼深邃的思想与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如“黑月在浊水”通过形象的比喻传达出朦胧的意境;“寸田满荆棘”则通过对仗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我真实状态的追求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寸田满荆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希望
B. 对生活的失望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愿持空手去,独控横江鲸”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A. 希望回归家庭
B. 渴望自由与超脱
C. 想要积累财富
D. 期待名利双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