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4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48:22
原文展示:
昔时幽径里,荣耀杂春丛。
今来玉墀上,销歇畏秋风。
细叶犹含绿,鲜花未吐红。
忘忧谁见赏,空此北堂中。
白话文翻译:
曾经在幽静的小径中,繁荣的景色与春天的花草交相辉映。如今走到华丽的阶梯上,却因秋风而感到萧索与无奈。细小的叶子依然带着绿色,鲜艳的花朵尚未绽放红色。谁能在这里欣赏到忘忧的美好呢?此时的我只能孤独地待在北堂中。
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秋风”与“春丛”的对比体现了季节变化对情感的影响,常见于古诗中表达人生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子昂,字伯玉,号古愚,唐代著名诗人,生于693年,卒于758年。他以豪放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而闻名,作品多表现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变革与动荡时期,诗人常常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表达对人生、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陈子昂的《魏氏园林人赋一物得秋亭萱草》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从春天的繁荣到秋天的萧瑟的情感转变。诗人在开头回忆往昔,细腻地描绘了曾经美好的幽径和春天的荣光,展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来到华丽的玉阶,却感受到秋风带来的冷清,心中难免生出一丝忧伤与无奈。
诗中“细叶犹含绿,鲜花未吐红”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虽然叶子依旧保持着生机,但鲜花却迟迟未能开放,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时光的无情。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失落感。最后,诗人以“忘忧谁见赏,空此北堂中”结束,表达了在孤独的环境中,难以找到欣赏和分享美好时光的人,令人感到深深的孤独。
整首诗运用了对比和细腻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对生命、季节变化的思考,既有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孤独的无奈,情感真挚而富有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揭示了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孤独的感慨,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幽径”指的是:
A. 美丽的山川
B. 幽静的小路
C. 繁华的街道
“细叶犹含绿,鲜花未吐红”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怀念
B. 对秋天的享受
C. 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诗人在北堂中感到:
A. 孤独
B. 快乐
C. 忧愁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首诗都表现了自然与人生的关系,但王维更多的是对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的追求,而陈子昂更强调对美好时光流逝的哀伤。两者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