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42: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2:41
《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己》 ——陈子昂
孟秋首归路,仲月旅边亭。
闻道兰山战,相邀在井陉。
屡斗关月满,三捷虏云平。
汉军追北地,胡骑走南庭。
君为幕中士,畴昔好言兵。
白虎锋应出,青龙阵几成。
披图见丞相,按节入咸京。
宁知玉门道,翻作陇西行。
北海朱旄落,东归白露生。
纵横未得意,寂寞寡相迎。
负剑空叹息,苍茫登古城。
在孟秋的时节,我第一次回到这条路上,仲秋的月光照耀着边境的亭子。听说兰山的战斗胜利,我被邀请在井陉相聚。屡次战斗,关山明月照耀,三次胜利,敌人已被平定。汉军追击北方敌人,胡人的骑兵向南逃窜。你曾是幕府中的谋士,昔日常常谈论兵事。白虎的锋芒应该已经显现,青龙的阵势也几乎成形。翻开地图见到丞相,按节奏进京。哪里知道玉门的路,竟然变成了陇西的旅程。北海的朱旄已经降落,东归的白露悄然降临。纵使此刻未能如意,依然是寂寞无人与我相迎。负剑而叹息,苍茫中登上古城。
陈子昂(661-702),唐代著名诗人,字伯宗,号少白,山西人。他以豪放激昂的诗风著称,常常表达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其代表作品有《登幽州台歌》等。
这首诗写于唐朝,正值唐朝中期,国家经历了战乱,边疆局势紧张。诗中表达了对战争胜利的欢欣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反映了诗人深沉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此诗通过描绘战斗后的归途,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索。开篇通过“孟秋首归路”和“仲月旅边亭”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渲染了旅途的孤寂。接着,诗人通过“闻道兰山战”的信息,传达了战争的胜利,表现出对国家的自豪感。诗中多次提及“汉军”、“胡骑”,不仅体现了历史背景,也反映了诗人对边疆安全的忧虑。
诗中的白虎、青龙象征着胜利的希望和力量,而“披图见丞相”则显示出诗人渴望参与国家大事的心情。最后几句“负剑空叹息,苍茫登古城”更是表达了诗人的失落与孤独。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虽然国家有了胜利,个人的心情却依然感到寂寞无助,展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歌通过描写战争的胜利与个人的孤独,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在国家兴盛之际,个人却常常感到孤独无助的一种矛盾感受。
陈子昂的《还至张掖古城》写于哪个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诗中提到的“白虎”象征什么?
A. 和平
B. 胜利
C. 失败
D. 叛乱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兴奋
B. 孤独
C. 愤怒
D. 快乐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陈子昂的《还至张掖古城》更加强调个人的孤独与对历史的思考,而《登鹳雀楼》则表现出对未来的向往与希望。两者虽都描写了边疆的景象,但情感基调却有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