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笔架山四首 其四

《笔架山四首 其四》

时间: 2025-05-03 19:43:45

诗句

谁是元虚作赋才,文章定可到蓬莱。

应知此后难提笔,故放文澜捲浪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43:45

原文展示:

谁是元虚作赋才,文章定可到蓬莱。应知此后难提笔,故放文澜捲浪来。

白话文翻译:

谁是元虚(即指元代的文人)能写出好文章呢?他们的文章一定能到达蓬莱(传说中的仙境)。但我知道今后很难再提笔写作,因此就让文才像浪潮一样奔涌而来吧。

注释:

  • 元虚:指元代的文人,强调他们的才华。
  •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着理想的境界。
  • 文澜:指文才和文章的波澜,形象地描绘了文学的浩瀚。

典故解析:

  • 蓬莱:古代中国神话中被视为长生不老的地方,常被用来象征文学艺术的高峰与理想状态。
  • 提笔:古代文人写作时需提笔,意指写作的行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金朝觐,清代著名诗人,生平不详,以诗词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正值文人对古代文学的追求和反思之时,表达了对前人文才的敬仰以及自身创作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开篇提问,展现了对元代文人的仰慕。诗人通过“文章定可到蓬莱”这一句,表达了对于文学理想的向往和追求,认为优美的文字能够达到理想的境界。然而,随即转向现实,诗人意识到自己难以再提笔写作,这种无奈感让人感受到一种对创作热情的消退。最后一句“故放文澜捲浪来”,则是对自己文学创作现状的自嘲与释然,似乎在说,既然难以再写,就让心中的才华如潮水般涌出,无拘无束。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往昔的怀念与向往,又有对现状的无奈与洒脱,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谁是元虚作赋才:在问谁能够和元代的文人比肩,表现出对他们才华的敬仰。
    • 文章定可到蓬莱:认为他们的文章能够达到理想的境界,象征着文学的高峰。
    • 应知此后难提笔:意识到自己将来很难再写作,表达出诗人的忧虑与无奈。
    • 故放文澜捲浪来:选择放任自己的文才,如同海浪一般自由奔涌,显现出一种解脱的态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文才比作波浪,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文学创作的自然流动。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文学理想的向往与对自身创作局限的反思,流露出一种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

意象分析:

  • 元虚:象征着过往的文人雅士,代表了理想的文学成就。
  • 蓬莱:理想的文学境界,象征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文澜: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文才与创造力,尽管现状不如意,仍希望能自由展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谁是“元虚”指代的文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 D. 明代
  2. “蓬莱”在这里象征什么?

    • A. 人间的烦恼
    • B. 理想的文学境界
    • C. 现实的困境
    • D. 诗人的故乡
  3. 诗人对未来的写作态度是怎样的?

    • A. 激动
    • B. 无奈
    • C. 消极
    • D. 自信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与金朝觐:李白的诗歌常表现出豪情壮志和对自由的向往,而金朝觐则在这首诗中表现出对过往文人的敬仰,对自我创作局限的反思,风格上更趋于沉郁。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陪李梓州、王阆州、苏遂州、李果州四使君登惠义寺 写怀二首 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 送王十六判官 赤霄行 得舍弟消息 双燕 寄裴施州(裴冕坐李辅国贬施州刺史) 泛江送魏十八仓曹还京,因寄岑中允参、范郎中季明 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得柳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皂幡 女字旁的字 东闪西挪 矛字旁的字 秉烛待旦 捉衿露肘 狂丝 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奉辞罚罪 包含豕的词语有哪些 而字旁的字 毛字旁的字 舌字旁的字 朱轓皁盖 辞严谊正 灌浆 高垒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