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2:53
花底班行锦样明,中閒宁少紫青人。更无入诵成都赋,拟抗声来问大钧。
在花下,班行的锦缎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中间安静得几乎没有紫青色的人影。更不用说有谁能吟诵成都的赋,想要高声问询大钧的事情。
诗中提到的“成都赋”与“大钧”都是古代文人所熟悉的文化典故,前者是指广为流传的文学作品,后者则象征着宇宙的法则或重要的哲理,常用于讨论人生的意义和追求。
魏了翁(约1040-1110),字仲明,号洮水,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态的观察,风格清新、自然,常有哲理性思考。
这首诗作于西叔兄的生日,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祝福和对人生的思考。其背景可能与当时社会的动荡、个人际遇的变化有关,反映了作者对友谊以及人生意义的追寻。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花下的美丽与宁静,进一步引发对人际关系和文化的思考。开头的“花底班行锦样明”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外部的美景,花的绚烂和锦缎的光彩象征着生活的美好。然而,随着“中閒宁少紫青人”的出现,诗人似乎在暗示一种孤独与寂寞,尽管环境优美,却没有人与之分享。接下来的“更无入诵成都赋”,则对当时文化的感慨,表达了对文人雅士的怀念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对友谊的珍视,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表现出一种既欣赏美好又感叹孤独的情感,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提到的“班行”指的是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更无入诵成都赋”中提到的“成都赋”指的是?
李白与魏了翁的诗风比较:
杜甫的《春望》与《西叔兄生日》的情感基调都涉及对时局的反思和对友谊的珍视,体现出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的相似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