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西叔兄生日

《西叔兄生日》

时间: 2025-04-27 14:52:53

诗句

花底班行锦样明,中閒宁少紫青人。

更无入诵成都赋,拟抗声来问大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2:53

原文展示

花底班行锦样明,中閒宁少紫青人。更无入诵成都赋,拟抗声来问大钧。

白话文翻译

在花下,班行的锦缎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中间安静得几乎没有紫青色的人影。更不用说有谁能吟诵成都的赋,想要高声问询大钧的事情。

注释

  • 班行:指的是一种有花纹的锦缎,通常用来装饰。
  • 锦样明:锦缎在阳光下闪耀明亮的光泽。
  • 中閒宁少:中间的空闲地方几乎没有人。
  • 紫青人:指身着紫色与青色衣服的人,带有文人雅士的形象。
  • 成都赋:指的是《成都行》这首诗,内容描写了成都的美景和人情。
  • 大钧:可能指的是一种重要的道理或原则,亦指大自然的力量。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成都赋”与“大钧”都是古代文人所熟悉的文化典故,前者是指广为流传的文学作品,后者则象征着宇宙的法则或重要的哲理,常用于讨论人生的意义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1040-1110),字仲明,号洮水,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态的观察,风格清新、自然,常有哲理性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西叔兄的生日,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祝福和对人生的思考。其背景可能与当时社会的动荡、个人际遇的变化有关,反映了作者对友谊以及人生意义的追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花下的美丽与宁静,进一步引发对人际关系和文化的思考。开头的“花底班行锦样明”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外部的美景,花的绚烂和锦缎的光彩象征着生活的美好。然而,随着“中閒宁少紫青人”的出现,诗人似乎在暗示一种孤独与寂寞,尽管环境优美,却没有人与之分享。接下来的“更无入诵成都赋”,则对当时文化的感慨,表达了对文人雅士的怀念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对友谊的珍视,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表现出一种既欣赏美好又感叹孤独的情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花底班行锦样明:描绘花下的美丽景象,色彩鲜艳。
    • 中閒宁少紫青人:暗示周围的宁静与孤独,缺少同伴。
    • 更无入诵成都赋:表达对文化和文人的怀念,感叹无人与之共鸣。
    • 拟抗声来问大钧:想要高声询问宇宙的真理和人生的意义。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美好比作锦缎,突显其色彩斑斓。
    • 对仗:前后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文化的传承问题。

意象分析

  • :象征美好与生命的短暂。
  • :象征华丽与珍贵,寓意生活的多姿多彩。
  • 紫青人:象征文人雅士,代表文化与教育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班行”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锦缎
    • C. 一种乐器
    • D. 一种饮品
  2.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B. 对战争的反思
    • C. 对自然的敬畏
    • D. 对政治的批判
  3. “更无入诵成都赋”中提到的“成都赋”指的是?

    • A. 一首描写成都景色的诗
    • B. 一种地方特产
    • C. 一种民间故事
    • D. 一种戏曲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魏了翁的诗风比较:

    • 李白的诗歌多表达豪放、奔放的情感,而魏了翁则在细腻中透出一丝哲理思考。
  • 杜甫的《春望》与《西叔兄生日》的情感基调都涉及对时局的反思和对友谊的珍视,体现出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的相似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魏了翁诗文集》
  • 《古典诗词赏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谢文节遗琴为新安吴素江作 九日夜 云安公主出降杂咏催妆二首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 辛亥夏赴邳州桃源决事感作 其二 辛亥夏赴邳州桃源决事感作 其一 宿迁舟中即景 乐游应诏诗 临终诗 鲁恭治中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耂字旁的字 丰结尾的成语 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赃秽狼藉 木竹子 丶字旁的字 包含愣的词语有哪些 寒清 飨帝 浪蕊浮花 寒风侵肌 三足鼎 心膂股肱 三框儿的字 年华虚度 脉石 无字旁的字 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