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哭{匠斤换赣}十五章

《哭{匠斤换赣}十五章》

时间: 2025-05-03 21:43:45

诗句

汝父诚有罪,汝母孝且慈。

独不为母计,仓皇去何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43:45

哭{匠斤换赣}十五章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原文展示:

汝父诚有罪,汝母孝且慈。独不为母计,仓皇去何之。

白话文翻译:

你父亲确实有罪,而你母亲又孝顺且慈爱。你怎么能不为母亲着想,慌忙地去往哪里呢?

注释:

  • :你,第二人称代词。
  • :父亲。
  • :母亲。
  • :确实,表示肯定。
  • 有罪:犯了罪。
  • :孝顺,指对父母的尊敬和关心。
  • :慈爱,指母亲的温柔和善良。
  • :单独,表示除外。
  • 不为母计:不考虑母亲的感受。
  • 仓皇:慌忙,形容急促而无措。
  • 去何之:去往何处,表示对去向的疑问。

典故解析:

辛弃疾的诗作常常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现实,在此诗中,诗人通过对父母的描写,表现出对家庭情感的深切关怀。诗中提到的“孝且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母亲角色的重视,而“仓皇去何之”则反映了对逃避责任的质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著名的词人和文学家。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国家命运,风格豪放,兼具细腻与壮阔。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难当头,辛弃疾深感家国之痛,常以亲情来引发对国家和社会责任的思考。这首诗中的情感,既有对家庭的关切,也反映了对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直接的语言,表达了对家庭关系的关注和对责任的思考。开头两句直指父亲的罪责和母亲的慈爱,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子女在家庭责任与个人情感之间的矛盾。接下来,诗人通过“独不为母计”强调了对母亲的关心与责任,而“仓皇去何之”则揭示了对逃避责任的指责与反思。这种情感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对传统家庭伦理的重视,同时也映射出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家庭的深切关怀,也有对逃避责任的批判,讽刺了那些在困境中选择逃避的人。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汝父诚有罪:直言不讳,表明父亲的错误。
    • 汝母孝且慈:赞美母亲的品德,形成对比。
    • 独不为母计:质问子女为何不为母亲考虑,表达对责任的强调。
    • 仓皇去何之:反映对逃避行为的无奈与质疑。
  • 修辞手法

    • 对比:父亲的罪与母亲的慈爱形成强烈对比,突出家庭伦理。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增强了情感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 主题思想: 本诗主要表达了对家庭责任的重视和对逃避责任行为的批判,强调了亲情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反映出传统文化中对家庭伦理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父亲:象征着家庭的罪责与不幸。
  • 母亲:代表着温情与无私的爱。
  • 仓皇:象征着逃避与无助的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汝父诚有罪”中的“诚”是什么意思?

    • A. 真的
    • B. 假的
    • C. 难道
    • D. 不值得
  2. 诗中提到的“汝母孝且慈”是对谁的赞美?

    • A. 父亲
    • B. 母亲
    • C. 子女
    • D. 朋友

答案

  1. A. 真的
  2. B. 母亲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辛弃疾与李清照的作品都反映了对家庭情感的重视,但辛弃疾更强调责任感,而李清照则多表现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柔情。两者在风格和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诗词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鹭鸶林 常山道中 古寺 金陵板桥别弟 行寿昌道中 陈索郎滩 舟过桐庐作 金山寺 姑苏有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群蚁附膻 被褐怀宝 赘流 偪勒 龍字旁的字 包含昂的词语有哪些 肆言如狂 悼悲 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辛字旁的字 同字框的字 蚍蜉撼大木 臣字旁的字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士字旁的字 徽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