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0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07:05
但令有妇如康子,安问生儿比仲谋。
只要有像康子那样的妻子,又何必问生儿是否能比得上仲谋呢?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洒脱著称,作品涵盖众多主题。
此诗作于苏轼流亡生涯中,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家庭、后代的关怀,表达了对妻子贤德的渴望以及对后代的期望。
苏轼的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家庭幸福的向往。诗中提到的“康子”代表了一种理想的妻子形象,强调了对贤良淑德的重视。康子的贤良不仅体现了对家庭的支持,也反映了对丈夫事业的成就的促进。而“仲谋”则代表了对后代的期待,暗示了后代不仅仅是血脉的延续,更是才华与能力的继承。
诗的前半句通过对“有妇如康子”的要求,展现了苏轼对理想家庭的向往;而后半句则通过“安问生儿比仲谋”反映出一种对后代成就的淡然态度,似乎在表达: 只要有一个贤良的伴侣,生儿育女的事情自会顺其自然。
这种情感的转变,体现了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他不仅在探讨家庭的意义,也在思考人生价值的真谛。
本诗表达了对理想家庭的向往,强调了贤良淑德的妻子对家庭和后代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对后代成就的淡然态度,反映出一种豁达的人生观。
“康子”代表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诗中“生儿比仲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比较苏轼的《残句但令有妇如康子》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虽然主题不同,但都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家庭的重要性,苏轼更侧重于家庭的和谐,而李白则更倾向于对故乡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