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时间: 2025-05-07 16:34:16

诗句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34:16

原文展示: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作者: 苏轼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白话文翻译:

在正月二十日的寒冷春日,我没有出门,不知道江边的柳树已经在微风中摇曳。稍微能听到冰雪融化的水流声,溪水清澈,映出没有烧过的痕迹。几亩荒废的园子让我暂时停留,留着半瓶浑浊的酒,期待与你共饮。回想去年今日的关山路上,细雨中梅花凋零,正让我感到无尽的惆怅。


注释:

  • 十日春寒:指的是正月初十,天气依然寒冷。
  • 江柳已摇村:江边的柳树在春风中摇曳,暗示春意已至。
  • 决决:形容水流声清脆的样子。
  • 没烧痕:指的是水面上没有烧过的痕迹,象征着清澈与自然的美。
  • 数亩荒园:指作者所处的环境,虽然荒废,但却充满人情味。
  • 断魂:形容悲伤的心情,意指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婉约,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苏轼被贬谪期间,他在孤寂的环境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同时也对往昔的怀念与思念交织,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歌鉴赏:

本诗描绘了一个春寒的场景,透过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的“十日春寒不出门”,虽然身处寒冷,却无法抵挡春天的气息,诗人以此开篇,引发对春天的期待和对自然的感悟。接着“江柳已摇村”则描绘了春天的气息,柳树的摇曳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稍闻决决流冰谷”一句,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氛围,水流声清脆,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后半部分,诗人回忆起去年今日的情景,细雨梅花的意象,暗示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友人的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事的哲思,表现了苏轼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日春寒不出门:反映了诗人因天气寒冷而未能外出,暗示着内心的孤寂。
  • 不知江柳已摇村:通过江柳的摇曳,展现春天的到来,象征生机与希望。
  • 稍闻决决流冰谷:形象地描绘水流声,传达出春水初融的景象。
  • 尽放青青没烧痕:强调水流清澈,象征着自然的纯净与美好。
  • 数亩荒园留我住:自述的环境是荒凉的,但仍能寄托诗人的情感。
  • 半瓶浊酒待君温:表达等待友人共饮的期待,增添了一丝温情。
  • 去年今日关山路:回忆起过去的旅途,唤起了对往昔的思念。
  • 细雨梅花正断魂:细雨与梅花意象结合,表达了浓浓的惆怅与思念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寒与人心的孤寂相联系,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柳树摇曳,似乎在诉说春的故事。
  • 对仗:诗中上下句的对仗,使得整首诗更加工整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过去的怀念,展现了人对自然与情感的深刻感悟,反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寒:象征着时光的流转与季节的交替,传达出一种清冷的情绪。
  • 江柳:生机与希望的象征,暗示春天的到来。
  • 流冰谷:水流象征生命的力量与流动,表现出自然的美。
  • 荒园:代表着诗人的内心世界,虽然荒凉却充满情感。
  • 浊酒:象征着人情的温暖与友情的期盼。
  • 梅花:象征着孤独与思念,细雨梅花的意象更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苏轼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江柳”是用来象征什么的?

    • A. 孤独
    • B. 生机与希望
    • C. 伤痛
    • D. 旅行
  3. “去年今日关山路”中的“关山”代表什么?

    • A. 障碍与困难
    • B. 旅途与记忆
    • C. 友情与温暖
    • D. 自然与生命

答案:

  1. C. 苏轼
  2. B. 生机与希望
  3. B. 旅途与记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描写春天的景象与战乱中的忧伤。
  • 《梅花》(王安石):表现梅花的坚韧与清香,体现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本诗在情感上都表达了思念,但前者更直接,后者则更含蓄与细腻。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表达情感时所采用的不同手法和意象,丰富了诗词的表现力和深度。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论》

相关查询

文殊院 金陵旧院 高适故里 宁海双松歌 观磨崖碑作 土桥 旅舍感怀 暮春 春昼 客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随人作计 情钟我辈 旡字旁的字 暧昧之情 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耳刀旁的字 确撞 象简乌纱 完帐 视端 包含遶的词语有哪些 玉碎香残 先字旁的字 提手旁的字 BBS 包含票的词语有哪些 又字旁的字 疑团莫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