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1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15:21
出塞
作者: 郑锡 〔唐代〕
关山落叶秋,
掩泪望营州。
辽海云沙暮,
幽燕旌旆愁。
战馀能送阵,
身老未封侯。
去国三千里,
归心红粉楼。
关山上秋天的落叶纷纷扬扬,我掩面流泪,遥望营州。辽海的云雾在傍晚时分笼罩着沙滩,幽燕的旗帜在风中飘荡,令人感到忧愁。战斗结束后还能送阵,然而我年事已高,依然未能获得封侯的荣耀。离开故乡已经三千里,心中思念的却是那红粉楼中的人。
此诗中提到的“封侯”,是指古代在战功卓著后被封为侯爵的荣誉,体现了诗人对功名的渴望与追求。“去国三千里”强调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与故土的疏离感。
作者介绍: 郑锡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于盛世,曾经在边疆任职,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国家的忧虑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边疆时期,诗人身处边塞,目睹了战斗与离别的场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郑锡的《出塞》是一首充满浓厚情感的边塞诗,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落叶、辽海的暮色以及幽燕的旌旗,展现了自己对战斗生活的感怀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中的意象层层叠加,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忧愁和对过往辉煌的追忆。
开篇的“关山落叶秋”,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象征着战斗的结束与生命的流逝,令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凄凉。接下来的“掩泪望营州”,更是将这种情感提升到极致,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英雄梦想未能实现的失落感。每个意象都在诉说着边疆士兵的苦涩与无奈。
最后两句“去国三千里,归心红粉楼”,则将诗人的思绪引向了故乡,体现出对家乡美好生活的向往。红粉楼不仅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隐喻了对爱情的渴望。整首诗在忧伤中又透出一丝希望,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以及对荣誉与成就的渴望,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家国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