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50: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50:05
凤凰台上忆吹箫
作者:曹慎仪 〔清代〕
落絮风微,湿花露重,暗香飞上钗头。
正凉阴小步,眉月如钩。
叶底听残杜宇,芳魂冷好梦都休。
销凝处,一春幽思,更甚三秋。
还休。凄凉此后,便送得春归,离恨仍留。
望连天烟草,懒倚危楼。
莫问海棠开谢,零红泪似我盈眸。
空肠断,焉能并刀,剪尽新愁。
微风拂动,落花飘零,湿润的花瓣上凝聚着露珠,暗香飘散,轻轻飘到我的发钗上。
正当小路阴凉时,眉似新月,弯弯如钩。
在树叶底下,听到残余的杜宇啼鸣,芳魂已冷,梦也难再寻。
在凝重的心境里,春天的幽思愈发浓烈,甚至胜过三秋的思念。
还要说什么呢?自此凄凉之后,春天已归去,而离愁仍然留存。
望着连天的烟草,懒得倚靠在高楼上。
不要问海棠花开谢,满眼泪水如同零落的红花。
空肠断,如何能用刀剪断这新愁?
作者介绍
曹慎仪,清代女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词风闻名。她生活在一个男性主导的文艺环境中,凭借自己的才华在文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作品多反映女性的情感和生活状态,具有独特的视角和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女性的地位逐渐被重视,诗人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反映了对春天与爱情的追忆,以及对逝去美好时光的哀伤。
《凤凰台上忆吹箫》是一首充满抒情性的作品,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切的情感,表达了对逝去春光与爱情的眷恋。开头的“落絮风微,湿花露重”描绘出一种幽静而微妙的意境,营造了一个春天的气氛,诗人借此引入内心的情感波动。接着“正凉阴小步”描绘了自己漫步于小路的情景,眉月如钩的描写更是突显了女子的柔美与愁苦。
随着诗意的推进,诗人将情感逐渐深化,提到“叶底听残杜宇,芳魂冷好梦都休”,这里的杜宇啼鸣不仅是春天的象征,也象征着失去与悲伤,芳魂的冷却更是对往昔美好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中的“销凝处,一春幽思”更是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纠结,春天的思念让她更加感受到孤独与痛苦。
最后,诗人以“空肠断,焉能并刀,剪尽新愁”结束,全诗在抒发对往昔的怀念时,充满了对当前困境的无力感。整首词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呈现了一个女子内心的苦楚与思索,仿佛让人看到那份难以言说的离愁别绪。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爱情与春天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失去的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表达了女性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索,以及对美好过去的无尽追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落絮风微”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春日微风拂动,柳絮飘落
B. 夏日阳光明媚
C. 秋天落叶纷飞
D. 冬天雪花飘落
“眉月如钩”中的“眉月”用来形容什么?
A. 女子的眉毛
B. 月亮的形状
C. 春天的气息
D. 诗人的心情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欢乐与幸福
B. 失落与思念
C. 平静与安宁
D. 愤怒与不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