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0:24
鸟雀栖烟树,牛羊下夕原。
危峰疑阻路,曲径又通村。
雨意连山暗,虫思彻夜喧。
数程已不远,十度月黄昏。
鸟儿在烟雾缭绕的树上栖息,牛羊在傍晚的原野上归来。
高耸的山峰似乎阻挡了去路,曲折的小路却又通向村庄。
雨意弥漫,山间变得昏暗,虫鸣声此起彼伏,彻夜不息。
行程已经不远,十次黄昏已然降临。
作者介绍:王秉韬(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内心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细腻,常常融入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清代,王秉韬在游历山水时,恰逢傍晚时分,目睹自然景色,心中感悟,遂作此诗。诗中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归乡的期盼。
《宿松岿》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清新、宁静的田园风光。开篇“鸟雀栖烟树,牛羊下夕原”,描绘了傍晚时分,鸟儿归巢和牛羊归来的景象,生动体现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接下来的“危峰疑阻路,曲径又通村”,则通过高耸的山峰与弯曲的小路,表现出乡村的地理特征,给人一种神秘感与探索的欲望。
“雨意连山暗,虫思彻夜喧”写出了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交响,雨意暗示天气的变化,而虫鸣则增添了夜晚的生动气氛。最后一句“数程已不远,十度月黄昏”则传达出诗人对归家的渴望与时光流逝的感慨,暗示着归乡的期盼已近在眼前。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描写,准确捕捉了自然的美与人心的归属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故乡的眷恋。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归家的渴望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对生活的哲思与感悟。
诗词测试:
本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牛羊下夕原”描绘的是哪个时间段的景象?
“曲径又通村”中的“曲径”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