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06: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06:47
陵霜之华,伤不实也。
陵霜之华,我心忧嗟。
阴之胜矣,而阳不加。
坱轧陶钧,乃帝乃神,乃舒乃屯。
烈烈严秋,熙熙阳春,职生有伦。
今华发非其辰,辰属东方之仁,遐想三五。
黄帝登云,尧年百馀。
二仪分位,六气不渝。
二景如璧,五星如珠。
陵霜之华兮,何不妄敷。
这朵在霜中生长的花,虽然美丽却没有果实。
这朵在霜中生长的花,让我心中忧伤叹息。
阴气已经胜利,而阳气却没有增长。
陶土的器皿,既是帝王也是神灵,既有舒展也有屯聚。
在严寒的秋天,阳春的温暖回归,万物各有其道。
如今我花白的头发并不符合时令,它应该属于东方的仁德,我遥想三五之星。
黄帝曾登上云端,尧年已经过去百多年。
二仪分开位置,六气依然不变。
日月如同美玉,五颗星星犹如珍珠。
在霜中生长的花啊,何以不妄自绽放呢?
顾况,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意境深远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融合了历史典故与自然描写,表达出对人生与社会的思考。
本诗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政治变迁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变化和历史人物的回顾,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陵霜之华》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陵霜之华”这一意象表现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开篇就以“伤不实也”引出主题,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不成熟的忧虑。接着,诗人提到阴阳失衡,暗示社会与自然的规律被打破,反映出对时局的不安与思考。
在诗的后半部分,顾况引用了历史人物如黄帝与尧,显示出对古代明君的怀念与渴望,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最后一句“陵霜之华兮,何不妄敷”则是一种反思与自省,似乎在问自己,既然生命如此短暂,是否应当大胆展现自我,追求理想。
整首诗在风格上结合了历史、哲学与自然描写,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展现了顾况作为唐代诗人的独特视角与思考。
整首诗围绕生命的脆弱与历史的变迁展现了诗人的感慨,表达了对理想人生的追求与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陵霜之华”象征什么?
A. 美丽的生命
B. 脆弱与无常
C. 丰收的希望
诗中提到的“黄帝”代表什么?
A. 一个历史人物
B. 理想的政治
C. 两种思想的结合
“阴之胜矣,而阳不加”在表达什么?
A. 四季交替
B. 自然规律
C. 社会失衡
可以将顾况的《陵霜之华》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前者更多地反映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而后者则是对豪情壮志的追求,展现了两位诗人在主题上的不同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