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06: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06:46
叠巘层峦藓径深,
风传樵唱出霜林。
丁丁伐木声相应,
戛戛敲枰响共沈。
叶坠湿沾双屐雨,
岩高影落半溪阴。
负薪力学今谁继,
馀韵流风尚可寻。
这首诗描绘了重峦叠嶂的山峦和幽深的苔藓小径,风中传来樵夫在霜林中唱歌的声音。伐木的声音与樵夫的歌声相互应和,清脆的敲木声在空中回荡。树叶坠落,湿润的雨水打湿了双屐,岩石高耸,影子倒映在半溪的阴影中。如今谁还能继承这负薪的勤奋与学问呢?遗留下来的韵律与风声依然可以追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明显的典故,但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劳动者的敬意,反映了清代文人对乡村生活和自然的向往。
作者介绍: 刘伯琛(清代)是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风光,表现出对独立生活和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澎湖八景》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风光的向往以及对劳动生活的赞美,可能是在他游历澎湖时的感受与灵感。
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景象捕捉了澎湖的自然风光,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劳动者的尊重。诗中通过描绘山峦、苔藓、伐木声等细节,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尤其是“丁丁伐木声相应,戛戛敲枰响共沈”两句,通过声响的对比与呼应,增强了诗的音乐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个自然和谐的环境中。同时,诗的结尾“负薪力学今谁继”反映了对当代人勤奋学习精神的追思与呼唤,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传承的期待。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与劳动的同时,也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内涵和对未来的思考,使其在清代诗词中独具特色。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澎湖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对劳动者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追思,展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述的自然景色主要包括哪些元素?
A. 山峦、溪水
B. 沙漠、海洋
C. 城市、街道
“负薪力学今谁继”中所表达的情感是?
A. 对现代人的失望
B. 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传承的期待
C. 对劳动的厌倦
诗中的“丁丁伐木声”主要表达人们的什么活动?
A. 休闲娱乐
B. 劳动与生活
C. 学习研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但更侧重于抒发孤独的情感;而刘伯琛的《澎湖八景》则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体现出清代文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