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9:3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9:39:22
水有青莲沙有金,老僧于此独观心。
愁人欲寄中峰宿,只恐白猿啼夜深。
这首诗描绘了水面上有青莲,沙滩上有金色的光辉,老僧在这里独自静心观察。愁苦的人想要寄宿在中峰,但担心夜深时白猿的啼叫声会扰乱他的宁静。
诗中提到的青莲和金沙,可以引申为佛教思想中的“清净”和“富贵”,象征着修行的境界与世俗的诱惑。老僧的形象代表了修行者的孤独和内心的宁静,而白猿的啼叫则暗示了夜晚的孤寂与忧伤,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索。
施肩吾,唐代诗人,字公明,号肩吾,生平事迹不详。他的诗作多描绘山水自然,情感真挚,风格清新,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山水环境中,诗人可能是在某个寺庙或山中静思,写下此诗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施肩吾的《题景上人山门》是一首富有禅意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开篇以“水有青莲沙有金”引入,水面上的青莲与沙滩上的金光交相辉映,构造出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给人以宁静与和谐的感受。接着,老僧“独观心”,这一句则将视角转向内心,强调了修行者在自然中的沉静与思索。
接下来的两句“愁人欲寄中峰宿,只恐白猿啼夜深”,则带来了一丝忧伤。愁苦的人渴望寄居于山峰,寻求内心的安宁,但又被夜晚白猿的啼叫声所困扰,暗示了人生的孤独与无奈。这种对比不仅提升了诗的层次感,也引发读者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对内心的反思。通过自然景物与人内心的关系,施肩吾成功地传达了禅宗的思想,倡导人们在纷扰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老僧的观察与愁人的心境,探讨了人在自然中寻求内心宁静的主题。诗人通过对比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愁苦,传达了对人生的思考,提醒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安宁。
诗中提到的“青莲”象征什么?
“老僧于此独观心”中的“观心”指的是什么?
诗中“愁人欲寄中峰宿”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