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3:09
作者:杜甫 〔唐代〕
丧乱闻吾弟,饥寒傍济州。
人稀吾不到,兵在见何由。
忆昨狂催走,无时病去忧。
即今千种恨,惟共水东流。
且喜河南定,不问邺城围。
百战今谁在,三年望汝归。
故园花自发,春日鸟还飞。
断绝人烟久,东西消息稀。
听闻乱世中我的弟弟受苦,饥寒交迫在济州附近。
人烟稀少我无法到达,战事频繁又怎么能见面呢?
回想当年狂奔逃走,没时间去忧虑病痛。
如今心中千般恨意,只能与江水一起东流。
幸好河南的战事已经平定,不再关心邺城的围困。
如今经历百战的有谁呢?我已三年盼望你的归来。
故乡的花儿自行盛开,春天的鸟儿依旧在飞。
人烟早已断绝,东西之间的消息也愈发稀少。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百姓的苦难。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安史之乱期间,杜甫在乱世中失散了家人,尤其是他的弟弟,心中充满了对亲人的忧虑与思念。诗中表现了对家庭、亲情的深切怀念和对战乱的无奈。
杜甫的《忆弟二首》展现了他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厚情感与对家族的牵挂。全诗充满了对战乱的叹息与对亲人的思念,情感真挚动人。开篇便描绘了社会动乱的背景,诗人通过“丧乱闻吾弟”的直白表达,传达出对弟弟遭受苦难的深切关怀。接着,诗人回忆起过去的种种,展现出一种无奈与绝望,特别是“忆昨狂催走,无时病去忧”一句,体现了他在动乱中不得不逃避现实的无奈。
后半部分,诗人虽然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一线希望,尤其是“且喜河南定”,暗示着战乱的缓解,但同时又提到“百战今谁在”,反映出他对往昔战斗的沉重思考。最后的“故园花自发,春日鸟还飞”则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形成一种对比,既表达了生命的延续,也突显了人间亲情的淡薄与无常。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的深刻洞察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在战乱时代对亲情的思念与无奈,展现了杜甫对人世间苦难的深切关怀和对家人的牵挂,主题明确而动人。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济州”是指:
A. 一种食物
B. 地名
C. 一种动物
D. 一种饮料
“即今千种恨,惟共水东流”中“水”象征着:
A. 时间的流逝
B. 战争的残酷
C. 亲情的温暖
D. 生命的短暂
诗中提到的“河南定”是指:
A. 战争的结束
B. 乡土的安宁
C. 家人的归来
D. 自然的变化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