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02: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02:59
送李翥游江外
岑参
相识应十载,见君只一官。
家贫禄尚薄,霜降衣仍单。
惆怅秋草死,萧条芳岁阑。
且寻沧洲路,遥指吴云端。
匹马关塞远,孤舟江海宽。
夜眠楚烟湿,晓饭湖山寒。
砧净红鲙落,袖香朱橘团。
帆前见禹庙,枕底闻严滩。
便获赏心趣,岂歌行路难。
青门须醉别,少为解征鞍。
这首诗写道:我们相识大约十年,然而我见到你却只有一次。你家境贫寒,官职也不高,秋霜来临时你穿的衣服仍然单薄。我感到惆怅,秋草已经枯黄,芳华已逝,岁月渐渐走向尽头。我们不妨去寻找那条通往沧洲的路,远远指向吴地的云端。骑着马去关塞的路途遥远,乘着孤舟在江海的宽广中漂流。夜晚我在楚地的湿气中入睡,早晨吃饭时感到湖山的寒意。砧板上红鲙鱼已经被切落,衣袖中散发着朱橘的香气。船帆前可以看到禹王庙,枕边听见严滩的水声。这样的情景让我心中愉悦,路途的艰难又算得了什么?青门外我们要尽情喝酒告别,不必再为征途上的鞍马而烦恼。
作者介绍: 岑参(约715年-770年),字子美,号青门,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闻名,作品多描写边疆的壮美和士人的豪情,风格豪放、奔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岑参任职于边塞时期,表达了对朋友李翥即将出游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生活困境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盼。
《送李翥游江外》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象的送别诗。诗中既有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也有对生活无奈的叹息。开篇以“相识应十载”引入,直接点明了两人相识的时间,显示了情谊的深厚,但接下来的“见君只一官”则透露出现实的无奈,朋友之间的联系因官职和生活的忙碌而显得疏远。
接下来的几句,岑参通过“家贫”“霜降衣仍单”等描写,表达了对朋友生活困境的同情,情感更加深厚。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从个人情感转向自然,借秋草的凋零与岁月的流逝,展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且寻沧洲路,遥指吴云端”则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探索精神,虽然生活艰难,诗人仍对未来充满希望,愿意与朋友一同追寻美好的事物。后面的描写“夜眠楚烟湿,晓饭湖山寒”,通过细腻的生活细节,进一步传达出一种在自然中与朋友共同经历的温馨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送别,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岑参的深厚诗歌功底。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对生活的感慨及对未来的希望,情感基调复杂而深沉。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见君只一官”是什么意思?
“霜降衣仍单”反映了什么?
“且寻沧洲路”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岑参的《送李翥游江外》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展示了对自然的描写与人生感悟,前者更侧重于友谊与生活的困境,后者则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观和人生的豪情,二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唐诗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