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9: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9:39
炎歊五月北窗凉,更觉甘如饭稻粱。
宰我粪墙讥敢避,孝先经笥谑兼忘。
忧虞心谢知时雁,安稳身同挂角羊。
要识熙熙不争兢,华胥别是一仙乡。
五月的炎热消退,北窗透来的凉意,让我感到比稻米和粮食更为甘甜。
宰相的粪墙让我不敢避开,孝顺与先辈的教诲我也有些遗忘。
忧虑的心情已然放下,正如那知时的雁,安稳的身体也像挂角的羊。
想要了解那种熙熙攘攘的生活,却不愿意争争吵吵,华胥之地才是真正的仙境。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变,既有豪放激昂之作,也有婉约细腻之作,且多呈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他在此地遭遇困境,但依然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他对世事的淡泊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展现了苏轼在经历生死、权力与理想的挣扎中所表现出的旷达与从容。首联以“炎歊五月北窗凉”开篇,立即引入了读者的感官体验,炎热的夏天逐渐消退,北窗的微风带来一丝凉意,正如他心境的变化。接着,他用“甘如饭稻粱”表达了对生活简单乐趣的珍视。
诗中提到“宰我粪墙”,这是对当时政治腐败的不满,表现了他对权贵的不屑与对自我的反思。苏轼在这里揭示了世态炎凉,虽身处困境,依然保持一颗平和的心,表现出其对传统孝道的思考与超越。
“忧虞心谢”一联则展现了他对生活的释然,像那知时而飞的雁,安稳的生活宛如挂角的羊,表明了诗人对生活的淡泊态度。最后两句通过对“熙熙不争”的认识,表达了他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华胥之地是他心目中的理想状态,体现了对自由、安宁生活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生活中的平淡与困扰,表达了苏轼对世事的感悟和追求理想生活的愿望,同时体现了他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诗词测试:
此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华胥”象征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