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1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12:03
子夜夏秋二曲 顾非熊 〔唐代〕
相持薄罗扇,绿树听鸣蜩。 君筵呈妙舞,香汗湿鲛绡。 银床梧叶下,便觉漏声长。 露砌蛩吟切,那怜白苎凉。
手持着薄薄的罗扇,站在绿树下聆听蝉鸣。 在您的宴席上献上美妙的舞蹈,香汗淋漓,湿透了鲛绡织成的衣裳。 银色的床榻旁,梧桐叶落下,感觉时间流逝得特别慢。 露水浸湿的台阶上,蟋蟀的鸣叫声切切,谁会怜惜那凉爽的白苎麻衣呢?
作者介绍: 顾非熊,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秋交替的夜晚,诗人在君王的宴席上献舞,同时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凉爽秋意的向往。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夏秋交替的夜晚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凉爽秋意的向往。诗中“相持薄罗扇,绿树听鸣蜩”一句,以薄罗扇和蝉鸣为媒介,传达了夏日的余热和秋意的渐浓。而“君筵呈妙舞,香汗湿鲛绡”则通过舞蹈和香汗的描写,展现了宴席的热闹和人物的劳顿。最后两句“银床梧叶下,便觉漏声长。露砌蛩吟切,那怜白苎凉”则通过对时间流逝和秋意的深刻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凉爽秋意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唐代抒情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夏秋交替夜晚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凉爽秋意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凉爽秋意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相持薄罗扇”中的“薄罗扇”象征着什么? A. 夏日的余热 B. 秋日的凉爽 C. 冬日的寒冷 D. 春日的温暖 答案:A
诗中“君筵呈妙舞,香汗湿鲛绡”描绘了什么场景? A. 冬日的宴席 B. 夏日的宴席 C. 秋日的宴席 D. 春日的宴席 答案:B
诗中“银床梧叶下,便觉漏声长”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时间的流逝 B. 季节的变化 C. 宴席的热闹 D. 人物的劳顿 答案:A
诗中“露砌蛩吟切,那怜白苎凉”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夏日的炎热 B. 秋日的凉爽 C. 冬日的寒冷 D. 春日的温暖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