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登楼

《登楼》

时间: 2025-05-05 10:36:02

诗句

登楼一南望,淮树楚山连。

见雁无书寄,归吴定此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0:36:02

原文展示:

登楼一南望,淮树楚山连。见雁无书寄,归吴定此年。

白话文翻译:

我登上楼向南望去,淮河边的树木与楚地的山峦相连。看到大雁飞过,却无书信可寄,今年必定要回到吴地。

注释:

  • 淮树:指淮河边的树木。
  • 楚山:指楚地的山峦。楚地,古代指今湖北、湖南一带。
  • 见雁无书寄:看到大雁飞过,却无书信可寄。古人常以雁传书,表示思念之情。
  • 归吴:回到吴地。吴,古代指今江苏、浙江一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非熊,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此诗可能是在外地游历时所作,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游历至淮河一带时所作,通过登楼南望的景象,抒发了对家乡吴地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登楼南望的景象,通过对淮树、楚山的描绘,展现了广阔的自然风光。诗中的“见雁无书寄”一句,巧妙地运用了雁传书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的乡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登楼一南望”:开篇即点明动作和方向,登楼南望,为下文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做铺垫。
  • “淮树楚山连”:描绘了淮河边的树木与楚地的山峦相连的景象,展现了广阔的自然风光。
  • “见雁无书寄”:运用雁传书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奈。
  • “归吴定此年”:明确表达了作者今年必定要回到吴地的决心,抒发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修辞手法:

  • 运用了典故:“见雁无书寄”中运用了雁传书的典故,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意象的运用:通过淮树、楚山、大雁等意象,营造了深远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登楼南望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表达了作者对归乡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淮树、楚山:代表了作者所处的地理环境,同时也象征着作者的游历生涯。
  • 大雁:象征着书信和思念,通过大雁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淮树”指的是什么? A. 淮河边的树木 B. 楚地的树木 C. 吴地的树木 D. 其他地方的树木

  2. 诗中的“见雁无书寄”运用了什么典故? A. 雁传书 B. 雁南飞 C. 雁北归 D. 雁群飞

  3. 诗中的“归吴定此年”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家乡的思念 B. 对游历的厌倦 C. 对未来的担忧 D. 对现实的无奈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与顾非熊的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
  • 杜甫的《登高》:通过登高望远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与顾非熊的这首诗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顾非熊的《登楼》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首诗都以登楼为题材,但顾非熊的诗更侧重于抒发对家乡的思念,而王之涣的诗则更侧重于表达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顾非熊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代表诗人,有助于深入理解顾非熊的诗歌。

相关查询

瑞鹧鸪 瑞鹧鸪 其四 合虞美人调和侄阿莲 瑞鹧鸪 其三 合虞美人调和侄阿莲 瑞鹧鸪 其二 合虞美人调和侄阿莲 瑞鹧鸪 其一 合虞美人调和侄阿莲 瑞鹧鸪 赠王公云庵 瑞鹧鸪 瑞鹧鸪 瑞鹧鸪 瑞鹧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吞声忍泪 齒字旁的字 禽畜 琼开头的成语 旧游 面壁功深 怅然若失 寿结尾的成语 秃宝盖的字 少甚 邑字旁的字 戎马之地 骨字旁的字 钓名沽誉 遮天盖地 诺皋 提土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