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37:33
原文展示:
远过桃林塞,休年自昔闻。
曲河随暮草,重阜接闲云。
造父为周御,詹嘉守晋军。
应多怀古思,落叶又纷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李丞赴都的情景。诗人提到桃林塞,表明这是一条远行的道路,过去的岁月也历历在目。曲折的河流旁边,晚秋的草木显得格外萧条,重重的山丘与闲适的云彩相接。诗中提到的造父和詹嘉分别是古代的名将,前者为周朝的车驾,后者则是晋朝的守卫。最后,诗人寄情于落叶,感叹时光流逝,古人的情怀依旧萦绕在心头。
注释:
- 桃林塞:古代的地名,指的是一个留有桃树林的关塞,象征远行的开始。
- 休年:指的是过去的岁月,诗人对往昔的回忆。
- 曲河:弯曲的小河,暗示旅途的曲折。
- 暮草:指的是晚秋时节的草木,表达了萧瑟的意境。
- 重阜:高耸的山丘,象征着远行中的艰难。
- 造父:古代著名的车驾掌控者,用于表明对历史的追忆。
- 詹嘉:晋国的名将,表示对军事历史的敬仰。
- 怀古思:怀念古代的情怀,流露出对历史的感慨。
- 纷纷:形容落叶飘落的景象,渲染出凄凉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耿湋,唐代诗人,字子云,号青松,生于盛唐时期。他以清新飘逸的风格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感受,诗作多以清丽与豪放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正值国家繁荣时期,但诗人通过描绘送别情景,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友人的珍重。桃林塞作为远行的起点,象征着离别的伤感与旅途的艰辛。
诗歌鉴赏:
《送太仆寺李丞赴都到桃林塞》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中展现了诗人与友人李丞的深厚情谊,李丞即将赴都,意味着新的起点与挑战。诗人以“远过桃林塞”开篇,勾勒出李丞离去的场景,隐喻着人生的旅程与转折。接下来的描述中,曲河的蜿蜒与暮草的凋零,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旅途的艰辛,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造父为周御,詹嘉守晋军”一句,借古人之名,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更传达了对友人将来可能面临挑战的关心与期望。这种将古今相结合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刻,给予人深思的空间。
最后一句“应多怀古思,落叶又纷纷”,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落叶象征着记忆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让整个送别场景充满了感伤与哲思,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远过桃林塞:开篇即设定了远行的背景,桃林塞是一个象征性的地名,暗示离别的悲伤。
- 休年自昔闻:回忆起往昔的岁月,表达对过往的怀念与不舍。
- 曲河随暮草:描绘出旅途的艰辛与路途的孤寂,曲河与暮草相互映衬,增添了秋天的萧瑟感。
- 重阜接闲云:重重的山丘与轻盈的云彩形成对比,象征着重重困难与希望的交织。
- 造父为周御:提到历史人物,表达对过去的敬仰,暗示对朋友的激励。
- 詹嘉守晋军:再提名将,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关注与对李丞未来的期待。
- 应多怀古思:表达诗人对历史的沉思,感慨古人的伟大与自身的渺小。
- 落叶又纷纷:以落叶作结,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感情的无常,给人以深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桃林塞比作旅途的起点,增强离别的情感。
- 拟人:将草木描绘得有情感,使得秋景更具诗意。
- 对仗:如“曲河随暮草,重阜接闲云”,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送别李丞,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历史的沉思,传达出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深刻哲理,同时也流露出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与对未来的期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林塞:象征远行与离别的起点。
- 曲河:象征旅途的曲折与艰辛。
- 暮草:象征秋天的萧瑟与孤独。
- 重阜:象征着重重困难与希望的交织。
- 落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感情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桃林塞”象征什么?
-
“造父”为哪个朝代的名将?
-
诗中“落叶又纷纷”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y 王勃
诗词对比:
- 《送友人》:同样是送别诗,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但更侧重于情感的直接表达。
- 《夜泊牛渚怀古》:通过对历史的回忆,带出对未来的感慨,情感深远。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