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2: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2:10
孤舟北去暮心伤,
细雨东风春草长。
杳杳短亭分水陆,
隆隆远鼓集渔商。
千丛野竹连湘浦,
一派寒江下吉阳。
欲问长安今远近,
初年塞雁有归行。
一只孤舟向北驶去,傍晚时分让我心中感到伤感;细雨伴着东风,春草正茂盛生长。遥远的短亭分隔了水路和陆地,远处的鼓声隆隆,渔商们陆续聚集。千丛野竹连接着湘江的岸边,一片寒冷的江水流向吉阳。想问问长安如今的远近,刚开始的雁阵已经有归来的行程。
作者介绍:耿湋(约公元768年-约公元835年),唐代诗人,字承宣,号孝友,曾任职于朝廷,因其诗作多描写山水和人情,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诗人在旅行途中感受到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结合了春天的生机与秋冬的萧索,表达了离别的伤感。
《发绵津驿》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诗的开头以“孤舟”引入,营造出一种孤独、伤感的氛围,这种情感通过“暮心伤”得以深化,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远方的思考。随着描写的推进,细雨与春草的出现则带来了生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也表现了春天的希望。
在接下来的描述中,“杳杳短亭”描绘了水陆交界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隆隆远鼓”则将场景转向渔商的繁忙,反映出生活的多样性。最后几句表达了对长安的思念,尤其是“初年塞雁有归行”的提及,更增强了归乡的渴望,令人感受到一种对故土的深切眷恋。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人事的交织,展现了一个游子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希望,并以此引发对故乡的深切思考,情感深沉而细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未来的希望,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孤舟”象征的是什么?
诗中描写的春草代表了什么?
“欲问长安今远近”中的“长安”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上述内容,您可以全面理解《发绵津驿》的深刻内涵以及诗人情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