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酬江西卢端公蓝口阻风见寄之什

《酬江西卢端公蓝口阻风见寄之什》

时间: 2025-07-30 04:21:31

诗句

又携刀笔泛膺舟,蓝口风高桂楫留。

还似郢中歌一曲,夜来春雪照西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4:21:31

原文展示

又携刀笔泛膺舟,蓝口风高桂楫留。
还似郢中歌一曲,夜来春雪照西楼。

白话文翻译

我再次携带着笔墨,乘着小舟在水面上漂流,蓝色的船头在高风中停留。
这情景仿佛又让我想起了郢地的那首歌,夜晚春雪洒落,照亮了西楼。

注释

  • :携带,带着。
  • 刀笔:指文人所用的笔墨。
  • 泛膺舟:在舟上漂流。
  • 蓝口:蓝色的船头。
  • 风高:风势很大。
  • 桂楫:用桂木制作的桨。
  • 郢中:指郢地,古地名,因其风景优美而著名。
  • 一曲:指一首歌。
  • 夜来春雪:夜间降下的春雪。
  • 照西楼:照亮了西边的楼阁。

典故解析

"郢中歌"指的是古代郢地的歌谣,郢地位于今湖北省,是古代著名的文化中心,诗人用此典故来表达对美好景象的怀念。夜来春雪象征着温柔的春天,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柔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许浑,字子渊,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生活细腻的观察而闻名。许浑生活在唐代中期,见证了唐代文化的繁荣与衰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许浑在江西蓝口时的游览,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诗中反映了他在逆境中仍能保持乐观的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音乐,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思考。开头两句,诗人描绘了自己乘舟泛游的情景,展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与热爱。蓝口的高风和桂楫的描写,既有动感又富有画面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接下来的两句,诗人通过回忆郢中的歌声,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他对美好往昔的怀念。最后一句提到的“春雪”,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诗人对生活美好的期待和对未来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优美,展现了许浑在逆境中的洒脱和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诗中的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怀相结合,使得整首诗具有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共鸣。

诗词解析

  • 又携刀笔泛膺舟:表明诗人再次出发,携带着自己的创作工具,象征着对写作的热爱和追求。
  • 蓝口风高桂楫留: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船在高风中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
  • 还似郢中歌一曲:对比过去的美好回忆,表达出一种怀旧情怀。
  • 夜来春雪照西楼:通过春雪的描写,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蓝口”与“桂楫”形象化,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对仗:如“刀笔”与“桂楫”,“风高”与“春雪”,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具感染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往昔的怀念,同时也体现了他在逆境中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意象分析

  • 刀笔:象征着文人的身份与创作的热情。
  • 蓝口:代表着舟的自由与漂泊的生活。
  • 桂楫:象征着诗人追求高雅与美好的生活。
  • 春雪:象征着新生、希望与美好未来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蓝口”指的是: A. 一种花
    B. 船的颜色
    C. 水的颜色

  2. “夜来春雪”表现了什么意象? A. 季节的变化
    B. 对未来的期待
    C. 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3. 许浑的诗风特点是什么? A. 直白粗犷
    B. 清新自然
    C. 深奥难解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许浑的诗更注重情感的抒发和对生活细腻的观察,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两者各有千秋,共同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唐诗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烟雨观 雨入庐山 和万老 舟中 其一 忆秦娥(元夕) 昨日极暑今日极寒 昭亭食柑 长相思 次家君韵 其二 浣溪沙(再用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牛字旁的字 明升暗降 荡摩 越分妄为 唾面自干 板角 皓手 赤字旁的字 龙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缱绻羡爱 投诸四裔 乐祸幸灾 玄字旁的字 一廉如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