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50:25
梅圣俞尝作《四禽言》。
余谪黄州,寓居定惠院,绕舍皆茂林修竹,荒池蒲苇。
春夏之交,鸣鸟百族,土人多以其声之似者名之,遂用圣俞体作《五禽言》。
使君向蕲州,更唱蕲州鬼。
我不识使君,宁知使君死。
人生作鬼会不免,使君已老知何晚。
(王元之自黄移蕲州,闻啼鸟,问其名。
或对曰:“此名蕲州鬼。
”元之大恶之,果卒于蕲。
)南山昨夜雨,西溪不可渡。
溪边布谷儿,劝我脱破礻夸。
不辞脱袴溪水寒,水中照见催租瘢。
(士人谓布谷为脱却破袴。
)去年麦不熟,挟弹规我肉。
今年麦上场,处处有残粟。
丰年无象何处寻,听取林间快活吟。
(此鸟声云:麦饭熟,即快活。
)力作力作,蚕丝一百箔。
垅上麦头昂,林间桑子落。
愿侬一箔千两丝,缫丝得蛹饲尔雏。
(此鸟声云:蚕丝一百箔。
)姑恶姑恶,姑不恶,妾命薄。
君不见东海孝妇死作三年乾,不如广汉庞姑去却还。
(姑恶,水鸟也。
俗云妇以姑虐死,故其声云。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50:25
《五禽言(并叙)》
作者:苏轼
梅圣俞尝作四禽言。余谪黄州,寓居定惠院,绕舍皆茂林修竹,荒池蒲苇。春夏之交,鸣鸟百族,土人多以其声之似者名之,遂用圣俞体作五禽言。使君向蕲州,更唱蕲州鬼。我不识使君,宁知使君死。人生作鬼会不免,使君已老知何晚。王元之自黄移蕲州,闻啼鸟,问其名。或对曰此名蕲州鬼。元之大恶之,果卒于蕲。南山昨夜雨,西溪不可渡。溪边布谷儿,劝我脱破礻夸。不辞脱袴溪水寒,水中照见催租瘢。士人谓布谷为脱却破袴。去年麦不熟,挟弹规我肉。今年麦上场,处处有残粟。丰年无象何处寻,听取林间快活吟。此鸟声云麦饭熟,即快活。力作力作,蚕丝一百箔。垅上麦头昂,林间桑子落。愿侬一箔千两丝,缫丝得蛹饲尔雏。此鸟声云蚕丝一百箔。姑恶姑恶,姑不恶,妾命薄。君不见东海孝妇死作三年乾,不如广汉庞姑去却还。姑恶,水鸟也。俗云妇以姑虐死,故其声云。
梅圣俞曾经写过《四禽言》。我因被贬谪至黄州,寄居在定惠院,周围都是茂密的林竹,荒池里长满了蒲草。春夏之交,鸟鸣声声,土人依照鸟叫的声调给它们起名,于是我就仿照圣俞的体裁作了《五禽言》。使君前往蕲州,又唱起了《蕲州鬼》。我不认识使君,怎么能知道他已经去世?人生难免会变成鬼,使君都老了还有什么晚呢?王元之从黄州迁到蕲州,听到鸟鸣,问它的名字。有人回答说这是蕲州鬼。元之对此十分厌恶,最终在蕲州去世。南山昨夜下了雨,西溪不能过。溪边的布谷鸟劝我脱掉破袍。我毫不犹豫地脱下袍子,溪水寒冷,水中照见我身上的催租瘢。士人称布谷为脱却破袍。去年麦子不丰收,挟弹击我肉。今年麦子丰收,处处都是残粟。丰年在哪里寻求象征,听那林间快乐的吟唱。此鸟声称麦饭熟了,即是快活。使劲使劲,蚕丝一百箔。垅上的麦头昂起,林间的桑子掉落。愿我一箔千两丝,缫丝得蛹喂养你的雏。此鸟声称蚕丝一百箔。姑恶姑恶,姑不恶,我的命薄。君不见东海的孝妇死了三年,反不如广汉的庞姑死而复生。姑恶,水鸟也。俗话说妇女因姑虐待而死,因此它的叫声如此。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他的诗、词、散文皆有极高成就,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苏轼在政治上多次遭遇挫折,因而其作品多带有深沉的哲理和感悟。
《五禽言》是在苏轼被贬至黄州的时期所作,反映了他在逆境中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观察。在黄州的日子里,苏轼寄情于山水,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展示了他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生命的热爱。
《五禽言》是一首生动描绘自然与人情的诗,展示了苏轼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诗中以鸟鸣为主题,通过对不同鸟类声音的描述,表达了对生活的态度与哲思。诗人通过“蕲州鬼”的传说引入对死亡的思考,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诗中还反映了丰收与歉收的对比,真实地展示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与欢乐。
整首诗的意象鲜活,鸟鸣声声中寓含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亲近。苏轼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与拟人手法,使得鸟鸣不仅仅是自然的声音,更是人们情感的寄托。此外,诗中提到的“麦饭”、“蚕丝”等农作物,展现了对丰收的渴望与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反映出他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
总体而言,《五禽言》是一首既有自然之美,又有深刻哲理的诗作,展现了苏轼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梅圣俞尝作四禽言。
余谪黄州,寓居定惠院,绕舍皆茂林修竹,荒池蒲苇。
春夏之交,鸣鸟百族,土人多以其声之似者名之。
遂用圣俞体作五禽言。
使君向蕲州,更唱蕲州鬼。
人生作鬼会不免,使君已老知何晚。
王元之自黄移蕲州,闻啼鸟,问其名。
或对曰此名蕲州鬼。元之大恶之,果卒于蕲。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生命、死亡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诗人通过对鸟鸣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同时透过对丰收与歉收的思考,反映了社会现实与人们的情感。
《五禽言》是由哪位诗人所作?
诗中提到的“蕲州鬼”是如何引入的?
诗中“布谷鸟”劝说诗人脱掉破袍的意象,反映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