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2:16
《贺新郎 竹逸屡苦足疾词以讯之》
足亦为头责。问先生经年何事,蹒跚引疾。有足经须行万里,须踏龙堆马邑。更须伴锦靴红屐。却怪兀如习凿齿,恐美人躄者交相厄。中有鬼,苦无力。客为代语君姑默。看人世太行剑阁,纵横几席。尻马神舆吾自有,底事度阡越陌。足虽惫犹全吾膝。言罢先生徐扪足,且支筇虚室初生白。刚一笑,宿疴失。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脚病的感慨。诗中提到,脚虽是身体重要的一部分,却也常常成为痛苦的源头。问候一位先生,究竟在这漫长的岁月中经历了什么,他的步履蹒跚,似乎受到疾病的影响。虽然有脚,却必须走过千山万水,踏遍龙堆和马邑,更需要穿上华美的鞋子。令人奇怪的是,病痛如同凿齿,让人难以忍受,恐怕美丽的女子也会因此而遭遇厄运。此中更有一些无形的鬼魅,让人感到无力。客人代替他向君子默默诉说,环顾世间的险峻之地,纵使身处太行剑阁,心中仍有诸多困惑。尽管脚步疲惫,仍然要坚持,言罢,先生慢慢抚摸着自己的脚,支着拐杖,虚室中初生的白光映照着他,轻轻一笑,似乎把宿疾都抛却。
陈维崧(约1620-1680),字佩芬,号谦斋,晚号竹逸,清代著名词人,生于明末,经历了明清交替的时代。陈维崧以其词风清丽、情感细腻而著称,作品多围绕个人情感、江南水乡风光及人生哲理展开。
此诗作于陈维崧晚年,正值其身体日渐衰弱之际,诗中流露出对疾病的无奈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其创作的背景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个人命运多舛的现实紧密相关。
《贺新郎 竹逸屡苦足疾词以讯之》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词作,通过对脚疾的描绘,反映出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诗中通过对脚的细致描写,传达了人与疾病、人与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脚,作为行动的工具,却因病痛而显得沉重,象征着人们在生活中所承受的种种压力和困扰。
诗的开头通过“足亦为头责”引入主题,强调身体的痛苦与精神负担之间的关系。接着,诗人以询问的语气,展现出对他人命运的关切与思索。随后,诗中提到的“须行万里”则暗示了人生的旅程,即使有足,也难免在艰难的路途上蹒跚而行。
在对美丽的女子与鬼魅的描写中,诗人从个人的痛苦引申到对世俗的观察,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可能遭遇的苦难。最后,诗人在自我反省中找到了一丝慰藉,虽有疾病,但仍有希望与光明的可能。
整首词作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认识与对病痛的无奈,同时也隐含了对生命的珍视与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歌通过对脚疾的描写,反映了人生的艰辛与无奈,探讨了人在困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珍视。
陈维崧生活在哪个朝代?
诗中提到的“须行万里”意味着什么?
“足亦为头责”可以理解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