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时间: 2025-04-26 11:31:16

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 一作:强虏)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 一作:人间;尊 通: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1:16

原文展示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 〔宋代〕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一作强虏,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白话文翻译

长江奔腾向东,波涛汹涌,冲刷掉千古风流人物的踪迹。
古战场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期周瑜的赤壁。
乱石在空中穿梭,惊涛拍打岸边,卷起千堆白雪。
江山如画,曾经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刚迎娶小乔时的英俊风采,
他的羽扇和纶巾,谈笑之间,樯橹都化为灰烬。
樯橹一作强虏,故国神游,我多情地应当笑我自己,白发早生。
人生犹如梦境,我举杯向江月倾酒。

注释

  • 大江东去:指长江东流,寓意历史的洪流。
  • 浪淘尽:波浪拍打,冲刷掉。
  • 故垒:古战场的遗迹。
  • 周郎:指周瑜,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
  • 小乔:周瑜的妻子,象征美好。
  • 羽扇纶巾:形容周瑜的文雅风范。
  • 樯橹:船的桅杆,指敌船。
  • 神游:指在心中回忆。
  • 华发:白发,象征年老。
  • 江月:江面上的明月,象征孤独与伤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婉约的风格,作品广泛流传,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此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怀古之情涌动,借赤壁之战抒发对历史的感慨及人生的思考。在大江东去的背景下,表现出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极具历史感和哲理性的词作。开篇“长江东去,浪淘尽”,引入了历史的洪流,表现出时间的无情和人物的渺小。接着提到“故垒西边”,引导读者进入赤壁的历史场景,唤起人们对三国历史的追忆。词中通过“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人的渺小,强调了江山如画、英雄辈出的历史盛况。

在对周瑜的回忆中,苏轼不仅描绘了其英俊潇洒的形象,还通过“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展现了周瑜的智慧与风度,表现出对英雄的景仰与赞美。后面的“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则转向个人,体现出诗人对自己年华渐逝的感慨和对往事的追忆,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学思考。

最后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将全词推向高潮,表达了人生短暂、如梦似幻的主题,令人深思。苏轼通过赤壁的历史,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大江东去:开篇提到长江,象征时间的流逝。
    2.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史的英雄人物在时间的冲刷下消失无踪。
    3. 故垒西边:引入赤壁的历史背景。
    4.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自然景象的壮丽。
    5.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历史上曾经有许多英雄豪杰。
    6. 遥想公瑾当年:追忆周瑜的风采。
    7. 羽扇纶巾,谈笑间:描绘周瑜的风度与智慧。
    8. 樯橹灰飞烟灭:表现周瑜的军事才能。
    9. 多情应笑我:自嘲白发的早生,感慨人生。
    10. 人生如梦:总结人生的短暂,一种哲学思考。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梦,强调其虚幻。
    • 拟人:将江月人性化,表达情感。
    • 对仗:整首词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洪流。
  • :象征孤独与思念,反映诗人的情感。
  • 英雄:代表着历史的辉煌与个人的渺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意思是: A. 长江流向东边,波浪冲刷掉一切
    B. 长江流向西边,波浪冲刷掉一切
    C. 长江流动缓慢,波浪平静
    D. 长江流向南边,波浪汹涌

  2. “人生如梦”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希望与快乐
    B. 悲伤与失落
    C.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赤壁赋》:苏轼的另一篇关于赤壁的作品,也表现了对历史的思考。
  • 《水调歌头》:同样是苏轼的作品,表达了对人生与宇宙的思索。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现了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但风格更为豪放。
  •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历史感与个人情感上,与苏轼的《念奴娇》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史》
  • 《苏轼传》

译文

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赏析

  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然而苏轼却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足悲叹!人类既如此殊途而同归,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于迂腐了。接下两句切入怀古主题,专说三国赤壁之事。"人道是"三字下得极有分寸。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很大。一说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已改为赤壁市。但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同称赤壁者,另三处在黄冈、武昌、汉阳附近。苏轼所游是黄冈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议论。   "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苏轼重点要写的是"三国周郎",故下阕便全从周郎引发。换头五句写赤壁战争。与周瑜的谈笑论战相似,作者描写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也是举重若轻,闲笔纷出。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   不留意的人容易把"羽扇纶巾"看作是诸葛亮的代称,因为诸葛亮的装束素以羽扇纶巾著名。但在三国之时,这是儒将通常的装束。宋人也多以"羽扇"代指周瑜,如戴复古《赤壁》诗云:"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   苏轼在这里极言周瑜之儒雅淡定,但感情是复杂的。"故国"两句便由周郎转到自己。周瑜破曹之时年方三十四岁,而苏轼写作此词时年已四十七岁。孔子曾说:"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苏轼从周瑜的年轻有为,联想到自己坎坷不遇,故有"多情应笑我"之句,语似轻淡,意却沉郁。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参破世间宠辱的智者。所以他在察觉到自己的悲哀后,不是像南唐李煜那样的沉溺苦海,自伤心志,而是把周瑜和自己都放在整个江山历史之中进行观照。在苏轼看来,当年潇洒从容、声名盖世的周瑜现今又如何呢?不是也被大浪淘尽了吗。这样一比,苏轼便从悲哀中超脱了。"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和子由渑池怀旧》)。所以苏轼在与周瑜作了一番比较后,虽然也看到了自己的政治功业无法与周瑜媲美,但上升到整个人类的发展规律和普遍命运,双方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的差别。有了这样深沉的思索,遂引出结句"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正如他在《西江月》词中所说的那样:"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壮歌。既然人间世事恍如一梦,何妨将樽酒洒在江心明月的倒影之中,脱却苦闷,从有限中玩味无限,让精神获得自由。其同期所作的《赤壁赋》于此说得更为清晰明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这种超然远想的文字,宛然是《庄子?齐物论》思想的翻版。但庄子以此回避现实,苏轼则以此超越现实。   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他以此保全自己的岸然人格,也以此养护自己淳至的精神。这首《念奴娇》词及其作于同一时期的数篇诗文,都为我们透示了其中的端倪。   此词自问世后,经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誉之者如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其"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贬之者如俞文豹《吹剑续录》所云:"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七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幕士的言论表面上是从演唱风格上区分了柳、苏二家词风的不同,但暗含有对苏词悖离传统词风的揶揄。清代更有人认为此词"平仄句调都不合格"(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朱彝尊《词综》并详加辩证,亦可谓吹毛求疵者。   《念奴娇》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苏轼21岁中进士,30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房生活,仕途坎坷,随着北宋政治风浪,几上几下。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   《念奴娇》词分上下两阙。上阙咏赤壁,下阙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   上阙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咏的人物。“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用豪壮的情调书写胸中块垒。   诗人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虽然书写失意,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词作中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长江的非凡气象,古战场的险要形势都给人以豪壮之感。周瑜的英姿与功业无不让人艳羡。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奉和崔司马游云门寺 和韦兄春日南亭宴兄弟(兄在京) 和常州崔使君寒食夜 进船泛洛水应制(一作薛昚惑诗) 奉和御制登鸳鸯楼即目应制 正月十五日夜应制(一作沈佺期诗) 奉和登会昌山应制 奉和四月三日上阳水窗赐宴应制得春字 春日留别 夜宿浙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頁字旁的字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铁丈夫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牛字旁的字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命结尾的成语 大雨如注 首鼠 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凤翥龙骧 鱼字旁的字 赏心乐事 郊舍 炙手而热 气信 枝结尾的成语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阐幽抉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