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5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52:50
烛影摇红
作者: 蒋士铨 〔清代〕
池馆凉生,晚风吹月黄昏乍。
谁抛小镜贴鸥波,肩影罗衫亚。
两朵珊瑚笔架。对沉吟玉纤齐下。
双声叠韵,鸾凤和鸣,倩他描画。
越国江山,潞河烟景都无价。
莲花庄子且安居,过了今年夏。
明岁曲江宴罢。彩豪簪钗梁同挂。
天街归后,御烛光摇。细君欢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夏夜,月光下的池馆凉意袭来,晚风轻轻吹动。谁把小镜子洒在鸥波之上,映出肩上的轻罗衫影。两朵珊瑚状的笔架,静静地对着,似乎在沉吟,纤细的玉手轻柔地下垂。双声叠韵,如同鸾凤和鸣,恰似他人所描绘的美好画面。越国的江山,潞河的烟景,都是无价之宝。莲花庄子安静地生活,度过了这个夏天。明年曲江的宴席结束后,华丽的簪钗仍然高高挂着。回到天街后,烛光摇曳,细君欢笑迎接。
作者介绍:蒋士铨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典雅,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清代,描绘了诗人在夏夜的悠闲与宁静,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与对生活的热爱。
《烛影摇红》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细腻地描绘了一个夏夜的宁静氛围。开篇几句通过“池馆凉生”和“晚风吹月”展现了傍晚的清凉与美丽,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情景。接着,诗人通过“谁抛小镜贴鸥波”的描写,赋予了自然以灵动,似乎在问谁在水面上洒下了美丽的倒影,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对“珊瑚笔架”的描写,表现出一种艺术的追求和对美的向往,显示出文人雅士的气质。诗中“鸾凤和鸣”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和愉快的交流,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
最后,诗人在描绘越国江山的美丽与无价时,流露出对故土的深厚情感,并通过“明岁曲江宴罢”的展望,表现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意象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故乡的热爱,体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晚风”主要用来表现什么?
“鸾凤和鸣”主要指什么?
诗人对越国江山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