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诫言

《诫言》

时间: 2025-05-03 12:33:53

诗句

言之或未行,前哲所不取。

方寸虽浩然,因之三缄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2:33:53

原文展示:

权德舆的《诫言》原文如下:

言之或未行,前哲所不取。方寸虽浩然,因之三缄口。

白话文翻译: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出来的事情可能并未实现,前贤对此并不欣赏。虽然心中有无限的想法,但因此而不轻易言说。

注释:

  • 言之或未行:说出来的事情可能没有发生。
  • 前哲所不取:古代圣贤不会重视这种空口无凭的言论。
  • 方寸虽浩然:内心虽然有广阔的想法和情感。
  • 因之三缄口:因此而选择闭口不言。

典故解析:

“前哲”指的是古代的圣贤,强调言行一致的重要性。此诗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立言与行的重视,提醒人们在表达之前应先考虑实际行动的必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权德舆(约743年—约805年),唐代诗人,字景明,号少庵,曾任职于翰林院,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受到赞誉。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一个强调道德自律和言行一致的时代,反映出作者对言辞的思考与对自我约束的提倡。

诗歌鉴赏:

《诫言》作为一首古诗,短小精悍,蕴含的哲理却深刻。它以简练的语言道出了一个简单而又重要的道理:言语和行为应当相辅相成,空口无凭的言辞是无效的。诗中“前哲所不取”的提法,强调了古人对于言行一致的重视,体现了道德的自律与责任感。权德舆通过“方寸虽浩然”的描述,表达了内心丰富而深邃的思想,然而他选择“因之三缄口”,则是对这种思想的节制与自我约束,反映了成熟的心态与对世事的深刻理解。

在此诗中,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言语的审慎态度,也揭示了内心世界与外在表现之间的矛盾与困惑。通过对“言”和“行”的思考,权德舆引导我们反思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如何做到言行一致,如何把内心真实的想法转化为实际的行动,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主题。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言之或未行”:表达了一个观点,言语可能并未实现,暗示了言辞的脆弱性。
    • “前哲所不取”:指出古人对于这种言辞的否定态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 “方寸虽浩然”:形容内心的想法非常丰富。
    • “因之三缄口”:反映了一种自我约束的态度。
  • 修辞手法:此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言”和“行”的对比,强调了言语与实际行动的不一致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旨在强调言行一致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表达思想时应谨慎,反映出作者对道德自律的重视。

意象分析:

  • 方寸:象征内心的思想与情感,代表人内心的广阔和深邃。
  • 三缄口:象征自我约束和沉默,传达出对言语的审慎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诫言》中提到的“前哲”主要指的是哪个群体?

    • A. 普通人
    • B. 古代圣贤
    • C. 现代学者
  2. 诗中“因之三缄口”表达了什么态度?

    • A. 自信
    • B. 自我约束
    • C. 激动

答案:

  1. B. 古代圣贤
  2. B. 自我约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权德舆的《诫言》相比,李白的《将进酒》展现了更为豪放的个性,而杜甫的《春望》则透出忧国忧民之情。两者在情感表达和主题上各有千秋,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权德舆诗集》

相关查询

绮罗香 题宋既庭小照 图作长松宽幅 绮罗香 龚节孙录余所选今词赋此奉柬 绮罗香 咏蔷薇 绮罗香 春日咏兰 绮罗香 咏樱桃 绮罗香 咏落梅 绮罗香·即事 绮罗香 灯花 绮罗香 归扬州作 绮罗香 黄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铙挽 济世爱民 角字旁的字 克字旁的字 擗踊号叫 支字旁的字 枇杷门巷 十日饮 天地诛戮 慌慌张张 种辈 捐赈 虫字旁的字有哪些?带虫的汉字大全 厄字旁的字 同字旁的汉字解析_认识同字旁的字 攀追 画结尾的成语 户旁的字有哪些?带户的汉字大全 廴旁的字有哪些?带廴的汉字大全 艹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认识艹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