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3: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3:54
题座隅
手不任执殳,肩不能荷锄。
量力揆所用,曾不敌一夫。
幸因笔砚功,得升仕进途。
历官凡五六,禄俸及妻孥。
左右有兼仆,出入有单车。
自奉虽不厚,亦不至饥劬。
若有人及此,傍观为何如。
虽贤亦为幸,况我鄙且愚。
伯夷古贤人,鲁山亦其徒。
时哉无奈何,俱化为饿殍。
念彼益自愧,不敢忘斯须。
平生荣利心,破灭无遗馀。
犹恐尘妄起,题此于座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处境的自省与无奈。他感叹自己的身体虚弱,不能从事体力劳动,能力有限,始终无法与他人竞争。幸运的是,凭借书写的才能,他获得了官职,养活了自己和家庭,虽然生活并不奢华,但也不至于饥饿。然而他看到社会上还有许多人比他更为困苦,心中感到羞愧,认为自己并不算贤明。古代贤人伯夷因时局不得志而饿死,他的遭遇令他更加感到不安。他反思自己的荣华富贵,认为已成空无,而心中又担心世俗的纷扰,因此在座隅写下这首诗。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民生疾苦和社会现象。
《题座隅》创作于白居易晚年,他在政治上历经波折,深感世事无常与人心冷暖,因此通过此诗表达自己的无奈与自省,反映出他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与思考。
《题座隅》是一首引人深思的诗。诗中,白居易以自我为例,展现了他对个人能力的清醒认识,认为自己既无法参与体力劳动,也无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只能依靠文才获得一官半职。这种对自我的自省让人感受到他对社会的关切,尤其是对那些仍在饥饿中挣扎的人们的同情。通过对比古贤伯夷的遭遇,白居易进一步强调了命运的无常与不公,表达了他内心的愧疚与惆怅。
此外,诗的最后几句表达了他对物质荣华的看淡,尽管生活条件尚可,但他仍然担心尘世的纷扰会影响自己的内心平静。这种对世俗欲望的警惕与反思,使得诗的情感基调更加深沉而富有哲理。整首诗在形象上通过“座隅”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考,既是自我剖析,也是对社会的反思,展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
整首诗深刻地探讨了个人命运、社会现实与内心挣扎的主题。诗人通过自我反省,对比古贤的遭遇,展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社会的关怀,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关注他人疾苦的情怀。
白居易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伯夷”是指哪个方面的贤人?
诗的最后一句“犹恐尘妄起”意味着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