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30: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30:21
富贵本先定,世人自荣枯。
嚣嚣好名心,嗟我岂独无。
不能便退缩,但使进少徐。
我行念西国,已分田园芜。
南来竟何事,碌碌随商车。
自进苟无补,乃是懒且愚。
人生重意气,出处夫岂徒。
永怀江阳叟,种藕春满湖。
富贵本来就注定,世人自有荣华与衰落。我心中对于名利的追求如此喧嚣,难道我就没有这种想法吗?虽然我不能轻易退缩,但只希望我的进步能够慢一些。我行走在西国,心中已经对荒芜的田园感到忧伤。南来这里究竟有什么用呢,竟然碌碌无为,跟随着商车而行。若是进取没有任何补益,那我就是懒惰又愚笨。人生重在意气,出身和去处难道只是表面光鲜而已?我心中永远怀念江阳的老者,在春天的湖畔种植藕花。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在政治上曾遭贬谪,生活经历丰富,作品广泛涉及诗、词、文、书法等多个领域。
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诗人心中对人生、理想和现实的反思,体现了他对名利的淡泊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浰阳早发》是苏轼在黄州时期的作品,诗中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的开头就以“富贵本先定”点明了命运的无常,展现了人对命运的无奈与接受。接着,诗人自问自答,虽然对名利有追求,但也意识到这并非人生的唯一目标,反映了他内心的挣扎。
在描绘个人感受时,诗人通过“我行念西国”表达了对故乡和理想生活的思念,尤其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后半部分则表现了诗人对南来北往的思考,感慨商车碌碌而过,既有对世俗生活的批判,也有对自我的反省。最后一句“永怀江阳叟,种藕春满湖”则是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内心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坚持。
整首诗抒发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既有对名利的反思,也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流露出诗人淡泊明志的情怀。
整首诗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苏轼洒脱的个性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苏轼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追求?
A. 名利
B. 理想生活
C. 权力
D. 财富
诗中提到的“江阳叟”象征着什么?
A. 权贵
B. 乡村生活
C. 理想生活
D. 商人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A. 对名利的追求
B. 人生的无奈与理想
C. 田园生活
D. 社会现象
可以将苏轼的《浰阳早发》与陶渊明的《饮酒》进行对比,前者在追求理想生活的同时也对现实的无奈感慨,后者则更直接地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两者都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表现形式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