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5: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5:47
喜见外弟又言别
作者:李益 〔唐代〕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经历了十年的战乱后,终于与表弟重逢的感慨。初见时,因对方的变化而感到惊讶,互相询问姓名,回忆起往日的容颜。分别后,世事沧桑,话语间感叹时光的流逝。夜幕降临,钟声响起,明天又将踏上巴陵之路,秋山的重重叠叠令人感到惆怅。
此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典故,但“巴陵”作为地名,可能引发读者对《楚辞》中“巴陵秋水”的联想,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慨。
李益,字令白,唐代诗人,以边塞诗和送别诗著称。其作品风格清新俊逸,情感真挚,常表现出对人事变迁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深刻描绘。
该诗创作于唐代,正值战乱频繁之时,作者与外弟重逢,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是一首充满感情的送别诗,透过简单的叙述,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诗中“十年离乱后”的开头便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展现了时间的沉重和人世的变迁。初见的惊讶与对旧容的怀念,折射出人们在岁月流逝中的无奈和感慨。诗人在描绘与外弟重逢的情景时,既有亲密又带着一丝陌生,恰如人们在经历变故后,关系的微妙变化。
而“别来沧海事”一句,则体现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深刻洞察,表达了对过往经历的怀念与惋惜。此时的钟声不仅是一种时间的象征,更是情感的催化剂,提醒人们珍惜每一次相聚。最后一句“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将重逢与离别的主题完美结合,意象中的秋山重重叠叠,寓意着人生的旅途充满了未知与挑战,给人以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使用了对仗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在音韵上和结构上都显得和谐有致。例如,“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中,两个分句结构相同,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重逢与离别为主题,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十年离乱”指的是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战乱造成的分离
C. 亲情的淡漠
“问姓惊初见”中的“惊”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惊讶
C. 悲伤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秋山”有什么象征意义?
A. 美好的回忆
B. 未来的希望
C. 人生的变迁与惆怅
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但李益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王维则更突出自然景色的渲染与情感的融合。
经过了近十年的战乱流离,长大成人后竟然意外相逢。 初见不相识还惊问名和姓,称名后才想起旧时的面容。 说不完别离后世事的变化,一直畅谈到黄昏寺院鸣钟。 明日你又要登上巴陵古道,秋山添忧愁不知又隔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