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5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55:21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伏波只希望能将尸体带回,定远何必生入关?
不要让船只只回到海底,仍然留下一箭射向天山。
“伏波”出自历史上著名的将领,通常被视为忠勇之士。该诗提到的“箭射天山”,也可以看作是对壮志未酬的感慨。
李益(公元746年-公元827年),字贞元,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以边塞诗闻名。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边疆生活的感慨和对士兵的关怀。
《塞下曲》创作于边塞战乱时期,李益在此诗中抒发了对家国的忠诚与对战士们身世的忧虑,表达了渴望为国捐躯的豪情。
《塞下曲》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开头两句“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直接传达出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感,诗人将士们为了保家卫国而战,宁愿死后归乡也不愿生还。后两句“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则营造出一种激昂的战斗气氛,渴望尽一份力,留下名号。全诗在情感上既有悲壮,又不乏豪情,体现了士兵对荣誉的渴望与对命运的无奈。
整首诗揭示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士兵的英勇,表现了对战争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生死的沉重思考,也有对战斗荣誉的向往。
李益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诗中提到的“伏波”指的是:
A. 一个地名
B. 一位将军
C. 一种武器
D. 一种诗体
“仍留一箭射天山”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
A. 渴望归乡
B. 表达勇气与斗志
C. 追求荣华富贵
D. 反对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