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50: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50:58
障深闻道晚,根钝出尘难。
浊劫相从惯,迷途自谓安。
得知身垢妄,始喜额珠完。
欲识真如理,君尝法味看。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修行与顿悟的感慨。诗人认为自己因障碍深厚而得道较晚,修行根基薄弱,难以超脱尘世的纷扰。生活在浊世中,习惯了迷失的状态,自以为是的安宁。只有当他领悟到自我妄念是多么的污垢时,才开始欣喜于自己内心的清净。若想真正理解“真如”的道理,希望君能尝试法的滋味。
作者介绍:独孤及,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作品多涉及禅宗思想,风格简练而深邃。
创作背景:此诗是在独孤及修行的过程中,向韩郎中请教心法时所作,反映了他对自身修行状态的思考和对真理的追求。
独孤及的《诣开悟禅师问心法次第寄韩郎中》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作。从开篇的“障深闻道晚”可以看出诗人对自身修行的反思,表达了一种对内心障碍的清醒认识。诗人以“根钝出尘难”自谦,揭示了在纷扰的世俗生活中,修行的艰难与不易。接下来的“浊劫相从惯,迷途自谓安”则描绘了在浑浊的环境中,人们常常自我安慰,沉浸于虚幻的安宁之中。
而“得知身垢妄,始喜额珠完”则是一个转折,诗人终于意识到内心的污垢和妄想,开始感受到内心的喜悦。这种喜悦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源于对内心真相的领悟。最后一句“欲识真如理,君尝法味看”则传达了诗人对真理的渴望,呼唤他人一同品味修行的真谛。
整首诗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修行者从迷茫到觉醒的心路历程,表达了对佛理的追求和对内心清净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通过自我反省和对修行的探索,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和对内心清静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人认为自己得道晚的原因是什么?
A. 生活环境
B. 自身障碍
C. 他人影响
D. 对佛教的误解
“欲识真如理”中的“真如理”指的是什么?
A. 人生哲学
B. 人际关系
C. 事物的本质
D. 社会风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