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9: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9:49
《大江东去 燕台归思》
作者:董如兰(畹仙) 〔清代〕
羁人情绪,似禽鱼误入绦笼难出。
极目乡关何处是,云树苍烟遥隔。
不敢哀号,恐惊肠断,默默空凄恻。
自家儿女,怎叫他个怜惜。
应叹两字功名,半生劳顿,堪笑还堪咄。
离别伤心梦中相,聚后醒来悲泣。
误我归期,欺他归约,各度如年日。
君平频问,故国何日归得。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身处异乡的人的愁苦情绪,像鸟鱼一样误入了绳索的围困,难以逃脱。远望故乡,不知何在,云树和苍烟将我与故土隔绝。我不敢痛哭,怕是会让肠子都断了,只能默默地感到凄凉。我的儿女,又怎么能让别人怜惜呢?我只能感叹功名这两个字,半生辛劳,真是可笑又可叹。离别时的伤心在梦中重聚,醒来却又悲泣不已。归期被误,归约被欺,各自的日子如同漫长的岁月。君平不断询问,何时才能回到故国呢?
作者介绍
董如兰(畹仙),清代女诗人,擅长词赋。其诗词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和生活感受,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士人多有离散与归乡之感。诗人身处异乡,思乡情切,情绪深沉,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大江东去 燕台归思》是一首情感真挚、意象丰富的诗作。诗中通过“羁人情绪,似禽鱼误入绦笼难出”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无助。诗的开头便设置了一个强烈的情感基调,表达了对故乡的无尽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接下来的“极目乡关何处是,云树苍烟遥隔”,更是通过远望的意象,体现了乡愁的深重,诗人对故乡的无边渴望在此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诗中“不敢哀号,恐惊肠断,默默空凄恻”的句子,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虽然极度悲伤,却又不敢外露,反映了古代士人对情感的压抑与内心的挣扎。而“自家儿女,怎叫他个怜惜”,则体现了诗人对家庭的愧疚与思念,表达了对亲情的深切感受。
在整首诗中,功名的无奈与离别的哀伤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最终以“君平频问,故国何日归得”收尾,更是将思乡情绪推向高潮,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对仗、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例如,“似禽鱼误入绦笼”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孤立无援;而“云树苍烟遥隔”则以具象的自然景观反映内心的孤独和思乡。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无常的感叹,展现了身处异乡者的孤独感和对亲情、名利的反思,情感深邃而真切。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羁人”指的是:
A. 身在异乡的人
B. 回乡的人
C. 旅行的人
“云树苍烟遥隔”中的“苍烟”指的是:
A. 远处的山
B. 幽暗的云雾
C. 远方的景象
诗中提到的“功名”主要反映了:
A. 家庭的幸福
B. 社会地位与名利
C. 自然的美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进一步理解诗词的背景与作者的风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