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晨汲

《晨汲》

时间: 2025-05-07 18:25:39

诗句

晨汲往东涧,涧石何齿齿。

游鳞既濯濯,清流复弥弥。

天翠翻在下,丹霞亦孤起。

泠然会我心,濯缨乃空水。

抚兹成一啸,因悟无生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25:39

原文展示:

晨汲往东涧,涧石何齿齿。
游鳞既濯濯,清流复弥弥。
天翠翻在下,丹霞亦孤起。
泠然会我心,濯缨乃空水。
抚兹成一啸,因悟无生理。

白话文翻译:

清晨我到东边的涧水旁汲水,涧石上布满了锯齿般的纹理。
游动的鱼鳞在水中闪耀,清澈的流水在流淌不息。
天空的苍翠倒映在水面上,丹霞的红霞孤独地升起。
清冷的景象与我的心灵相契合,洗净缨带的水流竟是空无的。
抚慰着这一切,我发出一声长啸,因而领悟了生命的真谛。

注释:

  • 晨汲:清晨汲水。
  • 涧石何齿齿:涧中的石头像锯齿一样,形状奇特。
  • 游鳞既濯濯:游动的鱼鳞在水中闪烁。
  • 清流复弥弥:清流在不断流淌,弥漫开来。
  • 天翠翻在下:天空的绿色倒映在水中。
  • 丹霞亦孤起:红色的云霞孤独地升起。
  • 泠然会我心:清冷的景象与我的心灵相契合。
  • 濯缨乃空水:洗净缨带的水流竟是空无的。
  • 抚兹成一啸:抚慰着这一切,我发出一声长啸。
  • 因悟无生理:因此领悟了生命的真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丰越人,明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晨汲》是一首描写清晨汲水之景的诗,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和内心的反思,可能是出于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自然美的追求而创作。

诗歌鉴赏:

《晨汲》是一首充满画面感的诗,诗中细腻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清晨的涧水旁,耳边是潺潺流水声,眼前是光影交错的自然景象。开篇“晨汲往东涧”引入情境,清晨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好立刻跃然纸上。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用“涧石何齿齿”生动展现出涧石的独特形状,仿佛能够触摸到那些锯齿般的石头。这种细腻的观察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也反映出诗人敏锐的感知力。

随着“游鳞既濯濯,清流复弥弥”,水中的游鱼与流动的清水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流动。这种流动不仅是自然的,还是心灵的,诗人在此时与自然产生了深刻的共鸣。接下来的“天翠翻在下,丹霞亦孤起”则表现了自然的壮丽与孤独,天与地的交融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

“泠然会我心,濯缨乃空水”一句,诗人感受到清冷的自然与内心的契合,似乎在这一刻,生命的意义变得清晰而空灵。最后以“抚兹成一啸,因悟无生理”收尾,诗人通过发出一声长啸,彻悟了生命的无常与真实。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感悟,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晨汲往东涧:描绘晨曦时分,诗人奔向东边的涧水,开始汲水的情景。
  2. 涧石何齿齿:涧中的石头形状独特,像锯齿一样,增添了自然的趣味。
  3. 游鳞既濯濯:游动的鱼在水中显得闪耀,表现出水的清澈与生机。
  4. 清流复弥弥:清澈的流水不断流淌,象征着时间和生命的流逝。
  5. 天翠翻在下:天空的色彩在水中倒映,形成美丽的对比。
  6. 丹霞亦孤起:红色的云霞孤独地升起,给画面增添了情感的色彩。
  7. 泠然会我心:清冷的景象与诗人的心灵产生了共鸣,表现出内心的宁静。
  8. 濯缨乃空水:洗净缨带的水流显得空无,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
  9. 抚兹成一啸:抚慰这一切后,诗人发出一声长啸,释放内心的情感。
  10. 因悟无生理:通过这一切,诗人领悟了生死无常的道理,寻找到了生命的智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涧石何齿齿”,将石头比作锯齿,形象生动。
  • 拟人:通过“泠然会我心”,赋予自然以情感,使自然与人心相通。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使得整体更加和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感悟,在晨曦中汲水的静谧中,思考生命的意义与无常,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领悟,体现了一种超然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晨汲:象征清新的开始与生命的活力。
  • 涧石:代表自然的坚韧与变化。
  • 游鳞:象征生命的活力与流动。
  • 清流: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 丹霞:象征美丽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晨汲》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元代
  2. 诗中“涧石何齿齿”主要描写了什么?

    • A. 石头的形状
    • B. 水的流动
    • C. 天空的颜色
    • D. 鱼的游动
  3. 最后一句“因悟无生理”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 A. 对生活的感慨
    • B. 对自然的赞美
    • C. 对生命的领悟
    • D. 对孤独的思考

答案:

  1. C. 明代
  2. A. 石头的形状
  3. C. 对生命的领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王维的《终南山》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同样描写清晨的景象,但更注重旅途的感受与对时间的流逝的思考。
  • 《终南山》:也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更多地反映了隐逸的生活哲学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明代诗人丰越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孟子·诗亡春秋作 孟子·生之谓性 孟子·舍生取义 孟子·善信美大 孟子·仁者人也 孟子·人不可以无耻 孟子·求放心 孟子·亲亲仁民爱物 孟子·杞柳 孟子·牛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抛头露脸 贤强 身先朝露 一毛不拔 徒负虚名 尣字旁的字 严词拒绝 非字旁的字 捉贼捉赃,捉奸捉双 麥字旁的字 圣裁 有旧 邑字旁的字 各不相谋 穴宝盖的字 包含咧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