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50: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0:10
原文展示:
春日偶书 寇准 〔宋代〕
柳岸花塘慵独赏,闲门春尽阻闲游。 少年多故心先老,却被人疑似白头。
白话文翻译:
在柳岸花塘边,我懒得独自欣赏,春光将尽,闲门紧闭,阻碍了闲游的兴致。 少年时期经历了太多变故,心境早已老去,却被人误以为已是白发苍苍。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寇准(961年-1023年),字平仲,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宰相。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此诗可能作于寇准晚年,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和个人经历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春日里的孤独和无奈,以及对青春逝去的感慨。寇准在政治上多次受到打击,晚年心境可能较为沉重,这首诗可能是他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的。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日为背景,通过“柳岸花塘”和“闲门春尽”描绘了一个宁静却又略带忧伤的场景。诗中的“慵独赏”和“阻闲游”表达了作者对春光的漠然和对闲游的渴望,但又被现实所阻。后两句“少年多故心先老,却被人疑似白头”深刻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沧桑和对青春逝去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春日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经历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哀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青春逝去的感慨和对人生经历的反思。通过对春日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哀愁和对内心沧桑的表达。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闲门春尽阻闲游”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春日的喜爱 B. 对闲游的渴望 C. 对春日的漠然 D. 对自由的向往
诗中的“少年多故心先老”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内心状态? A. 青春的活力 B. 内心的疲惫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过去的怀念
诗中的“却被人疑似白头”中的“疑似”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夸张 D. 排比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