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40: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40:31
过华阴
王昌龄
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
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
羁人感幽栖,窅映转奇绝。
欣然忘所疲,永望吟不辍。
信宿百馀里,出关玩新月。
何意昨来心,遇物遂迁别。
人生屡如此,何以肆愉悦。
云雾笼罩着太华山,云层和山峰交替显现与消失。
东边的山峰开始显露出美景,隐隐约约可见松树和雪花。
流浪在外的人感受到这幽静的栖息之地,心中浮现出奇妙的景致。
欣喜之余忘却了疲惫,久久地望着远方,吟咏不止。
今晚,我已经走了百余里,出关时欣赏到新月的美丽。
何以我心情如此变化,似乎因为遇见了这些美景而感到离别。
人生常常如此,如何才能无忧无虑地享受快乐呢?
作者介绍: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号芜城,唐代著名诗人。他以边塞诗闻名于世,作品多反映壮志豪情和对边疆生活的描绘。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王昌龄旅途中,经过华阴山时,受自然风光的启发,表达了他对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感慨的思考。诗中通过对太华山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生活的深思。
《过华阴》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中,王昌龄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太华山的云雾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变化和美丽。他以“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开篇,生动地描绘了云雾缭绕的华山,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下来的描写透过“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展示了山的细致景致,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的后半部分,王昌龄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结合起来,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通过“羁人感幽栖”,诗人传达出一种孤独感,而“欣然忘所疲”则表现出对眼前美景的陶醉,仿佛忘却了旅途的辛劳。最后,诗人以“人生屡如此,何以肆愉悦”作结,发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叹,体现了深厚的人生哲理。
整首诗流畅自然,情感真挚,既有细腻的自然描写,又有深刻的人生感悟,充分展示了王昌龄作为唐代诗人的才华与风采。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太华山”指的是哪个地方?
“羁人”指的是?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