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3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38:59
和尉迟侍郎夏杪闻蝉
——戴叔伦
楚人方苦热,柱史独闻蝉。
晴日暮江上,惊风一叶前。
荡摇清管杂,幽咽野风传。
旅舍闻君听,无由更昼眠。
楚地的人们正苦于酷热,而我独自在这柱子下听见蝉鸣。
在晴朗的夏日傍晚,我在江边,微风拂过,吹落一片叶子。
蝉声清脆荡漾,夹杂着风声,幽幽的虫鸣在传递。
在旅舍中听到你的声音,却无从再入梦乡,无法再继续白昼的睡眠。
戴叔伦(约公元735年-约公元795年),唐代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人事,并表现出浓厚的个人情感。
此诗创作于盛夏时节,诗人可能身处旅舍,借蝉声抒发对自然的感悟以及与友人间的思念。此时正值酷热,诗人用蝉鸣作为夏日的象征,反映出一种孤独与无奈的心情。
《和尉迟侍郎夏杪闻蝉》是一首描写夏日酷暑的诗,诗人在旅舍独自一人,听着蝉鸣,感受到强烈的孤独感。开篇“楚人方苦热”直接点出酷暑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沉闷而压抑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柱史独闻蝉”表现出内心的孤寂,柱史的形象与周围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使得人们的苦闷与诗人的孤独感更加凸显。
“晴日暮江上,惊风一叶前”描绘了夏日傍晚的景象,夕阳的余晖照耀在江面上,微风起伏,带动着落叶,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哀伤的意境。接下来的“荡摇清管杂,幽咽野风传”则是对蝉鸣的进一步描写,清脆的声音与微风中的虫鸣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和谐而又令人心醉的自然乐章。
最后两句“旅舍闻君听,无由更昼眠”则是诗人情感的高潮,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旅舍中的孤独让他无法再入睡,而蝉鸣成为了他心灵的寄托。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事的敏感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蝉鸣描绘夏日的酷热与孤独,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反映出一种寂寞之感,同时也蕴含着对光阴流逝的感慨。
诗中提到的“楚人”指的是哪个地区的人?
诗中描写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无由更昼眠”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