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49: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49:58
燕山亭 喜晴
作者: 王策 〔清代〕
过了春分,酒幔香篝,总被雨工缠搅。
落尽樱桃,湿尽棠梨,天也没些分晓。
听雨听风,忽听到弄晴啼鸟。
遥眺。见塔碧空烟,楼红晚照。
从此蝶暮莺朝,把月怨花愁,一齐都扫。
柳巷吹箫,绣野呼鹰,换却他乡怀抱。
鸭绿痕恬,便放得古塘归棹。
更好。竹篱外小红绽了。
诗的意境描绘了春分过后,雨水缠绞着生活,樱桃花落尽,棠梨湿透,天气仍然不明朗。在这样的氛围中,听着雨声和风声,忽然听到晴天的鸟儿啼鸣。远眺之际,看到塔楼在碧空烟雾中,红楼在晚霞映照下。自此,蝴蝶的飞舞和黄莺的鸣叫,抑郁的月亮和愁苦的花朵,都一扫而空。柳巷中传来箫声,绣野呼唤着鹰,换来了对他乡的思念。鸭绿江的痕迹安静,如此便可以放下心事,划船归故乡。更美的是,在竹篱外小红花绽放了。
在唐诗宋词中,春天、雨水、鸟鸣常常被用以描绘自然之美与情感的交汇。王策在这首诗中运用这些元素,传达春雨过后的清新与希望。
王策,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但其作品风格清新,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情,常融入个人情感。
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气候变化之时。诗人通过对春雨的描写,表达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感悟,同时也反映出对故乡的思念。
《燕山亭 喜晴》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过后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生机。开篇便以“过了春分,酒幔香篝”引入,营造出一种温馨的聚会氛围。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总被雨工缠搅”,暗示了春天的多变与无常。落尽的樱桃与湿透的棠梨,象征着春天的短暂与凋零,给人以惆怅之感。
在诗的中段,诗人通过“听雨听风,忽听到弄晴啼鸟”的描写,表现出一种从雨中的沉闷到晴天的愉悦转变,带来了希望与生的气息。远望“塔碧空烟,楼红晚照”的景象,既有视觉上的美感,也寓意着生活的向往。
最后,诗人在“柳巷吹箫,绣野呼鹰”中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表达了对他乡的思念。诗句的最后,竹篱外的小红花绽放,象征着新的生命开始,传达出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雨后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生命新生的期待,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中提到的“酒幔香篝”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的聚会
B. 寂寞的思念
C. 忧伤的回忆
“听雨听风,忽听到弄晴啼鸟”中的“弄晴”主要指什么?
A. 让雨停
B. 让鸟鸣
C. 天气转晴
诗中写到的“柳巷”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A. 热闹
B. 忧伤
C. 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