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2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27:30
长乐渡边,秦淮水畔,莫愁艇子曾携。一曲西河,尊前往事依稀。浮萍绿涨前溪遍,问六朝遗迹都迷。映玻璃。白下城南,武定桥西。行人共说风光好,爱沙边鸥梦,雨后莺啼。投老方回,练裙十幅谁题。相思子夜春还夏,到欢闻先已凄凄。更休提。烟外斜阳,柳外长堤。
在长乐渡旁边,秦淮水边,曾经乘坐莫愁舟的记忆依然在心头。一曲《西河》在耳边响起,往昔的事情依稀可见。浮萍在清流中泛滥,前溪的景象绿意盎然,问那六朝的遗迹如今是否已模糊。映照在玻璃窗前的白下城南,武定桥西。路人们都说这里的风光美丽,爱在沙滩边和鸥鸟梦游,雨后黄莺鸣唱。年华已渐老去,十幅绣裙又有谁来题写呢?春去夏来,思念在夜里愈加深重,欢声笑语早已如梦般凄凉。更不必提了,烟雾缭绕下的斜阳,柳树掩映的长堤。
作者介绍:庄棫(生卒年不详)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风格而受到后人的赞誉。其诗歌多描写江南水乡的美景,充满了对往昔的怀念与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文人对江南水乡的歌颂与怀念之时,诗人在此背景下,通过生动的描写表达对长乐渡、秦淮水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往昔岁月的追忆。
《高阳台·长乐渡》是一首充满浓厚江南水乡气息的诗作。诗中描绘了长乐渡边的美丽景致,秦淮河畔的情怀,诗人以柔美的笔触将水乡的风光与个人情感交融在一起。开篇即以“长乐渡边,秦淮水畔”引入,水的灵动与渡口的安宁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美。
在诗中,诗人通过“莫愁艇子”暗示了对往事的追忆,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怀念。接着“浮萍绿涨前溪遍”,用浮萍的生动描绘了自然的繁盛,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问六朝遗迹都迷”一句,将历史的积淀与现实的迷惘结合在一起,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
全诗的情感在“相思子夜春还夏”处达到高潮,暗示着对爱情的渴望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最后一句“烟外斜阳,柳外长堤”则以自然景色收尾,既是对江南佳景的赞美,又是对人生命途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水乡的美景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对青春的追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一种柔美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感基调。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莫愁艇子”指的是哪个传说?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六朝”主要指的是__。
判断题:诗中表达的情感是完全愉悦的。(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