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1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8:49
腊月三日义乌道上寄潘义荣
作者:郑刚中
天风生暮寒,一夜新雪积。
迟明兀箯舆,乱入山径窄。
茅檐两三家,鸡犬不见迹。
冬令顷弗严,草木僭春色。
愆阳入桃杏,弄暖浪蕊坼。
肃然变霜威,犯者辄衰息。
独馀山上松,不动与寒敌。
十丈伟标致,四面风淅沥。
时于翠叶中,碎挂琼玉白。
忘我道路叹,但觉心志怿。
拥鼻作孤吟,清思浩无极。
在寒冷的冬天,天风带来凛冽的寒气,一夜之间新雪堆积。天亮时,马车在狭窄的山径上缓缓前行。路旁两三户茅草屋,连鸡犬的踪迹都看不见。冬天来临时并不严寒,草木却仿佛已经提前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阳光透过桃杏花,暖意荡漾,花蕊纷纷绽放。霜威肃然,犯者都感到衰弱。唯有山上的松树,依然挺立,与寒冷抗争。十丈高的标致,四周风声淅沥。在翠绿的叶子上,碎片般挂着晶莹的雪白。忘却道路的叹息,只觉心中志趣愉悦。捂着鼻子独自吟唱,清澈的思想浩瀚无边。
作者介绍
郑刚中(生卒年不详),字子华,号溪山,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腊月,正值冬季,诗人在旅途中寄情于自然,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在义乌道上,诗人感受到冬日的寒冷和春天的气息交织,抒发了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和个人孤独的情感。
《腊月三日义乌道上寄潘义荣》是一首充满生机与哲思的山水诗。全诗以寒冷的冬景开篇,描绘了天风、积雪、狭窄的山径以及隐匿的茅屋,展现了冬日的凛冽。然而,在这寒冷中,诗人却感受到了春天即将来临的气息,草木的春色似乎在冬日的阳光下悄然绽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中多次运用自然意象,如“天风”、“新雪”、“桃杏”,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还隐含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尤其是“独馀山上松”,象征着坚持与不屈,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的思考与对于孤独的接受。
整首诗的情感在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生的深刻反思,最后以“清思浩无极”收尾,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诗人在自然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对孤独的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冬季寒冷中,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以及在孤独中领悟生命的意义,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茅檐两三家”表达了什么样的景象?
A. 热闹的市集
B. 冷清的乡村
C. 繁盛的花园
答案:B
诗中“草木僭春色”意指什么?
A. 草木提前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B. 草木在冬天凋零
C. 草木生长茂盛
答案:A
诗的最后一句“清思浩无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忧伤
B. 宁静与思考
C. 激动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