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

《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

时间: 2025-07-27 20:43:46

诗句

驾车出人境,避暑投僧家。

裴回龙象侧,始见香林花。

读书不及经,饮酒不胜茶。

知君悟此道,所未搜袈裟。

谈空忘外物,持诫破诸邪。

则是无心地,相看唯月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0:43:46

原文展示:

驾车出人境,避暑投僧家。
裴回龙象侧,始见香林花。
读书不及经,饮酒不胜茶。
知君悟此道,所未搜袈裟。
谈空忘外物,持诫破诸邪。
则是无心地,相看唯月华。

白话文翻译:

我驾车离开人烟稠密的地方,前往僧侣的家中避暑。
在龙象旁边徘徊,终于看到了香林中的花朵。
读书的时间不及经典,饮酒的乐趣也不如喝茶。
我知道你已经领悟了这个道理,但却未曾追求那袈裟。
谈论空无,忘却外物,遵守戒律,破除邪念。
这便是无心的境界,彼此相看,只有月光清辉。

注释:

  • 驾车:驾马车,指出行。
  • 避暑:躲避酷暑。
  • 投僧家:投靠僧侣之家。
  • 裴回:徘徊、回旋。
  • 袈裟:僧侣所穿的衣服,象征佛教信仰。
  • 谈空:谈论空无,指对虚空的理解。
  • 无心地:一种无欲无求的境地。
  • 月华:月光,象征清净和宁静。

典故解析:

在这首诗中,作者提到的“袈裟”是佛教僧侣的服装,象征着修行与出世的精神。“空”是佛教中的核心概念,强调万物无常,超越世俗的束缚。诗中通过这些典故,表达了对超脱的向往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适(704年-765年),字达夫,号白华,唐代著名诗人,曾任太常寺卿。他以边塞诗著称,作品多描写战争、边塞景象以及游子思乡的情怀。高适在诗歌中常表现出一种豪放、奔放的个性,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高适游历之时,诗人于避暑期间投宿于僧人的寺庙,表达了他对清幽环境的向往和对佛教哲理的思考。具有浓厚的道教和佛教思想背景,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探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驾车出行,避暑于僧家,展现了他渴望远离尘世喧嚣、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不仅感受到自然的美好,还与僧侣进行心灵的交流,讨论人生的哲理。这种对话正是他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在形式上,诗的结构严谨,语言简练,意象鲜明。诗人以“香林花”来传达自然的美丽,并通过“读书”、“饮酒”、“谈空”等对比,展现出世俗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差异。最后一句“相看唯月华”则以月光作为象征,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纯粹情感,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高超艺术水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驾车出人境:离开繁华的城市,向宁静的地方出发。
  2. 避暑投僧家:在僧侣的家中避暑,体现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向往。
  3. 裴回龙象侧:在龙象旁边游走,形象地描绘出自然景色的美丽。
  4. 始见香林花:在此美景中,诗人第一次看到香气四溢的花。
  5. 读书不及经:读书虽然重要,但经书更能引导人理解人生。
  6. 饮酒不胜茶:饮酒虽愉悦,但比起清茶来,似乎显得逊色。
  7. 知君悟此道:诗人与友人共同探讨人生的道理。
  8. 所未搜袈裟:表明对佛教信仰的追求,但并不执着于外在的形式。
  9. 谈空忘外物:通过讨论空的哲学,达到忘却世俗纷扰的境地。
  10. 持诫破诸邪:遵守戒律,抵制一切邪念。
  11. 则是无心地:达到一种无欲无求的状态。
  12. 相看唯月华:彼此间只有清澈的月光相伴,象征纯粹的友谊与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相结合,形成鲜明对比。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对比,如“读书不及经,饮酒不胜茶”。
  • 象征:月光象征内心的宁静与纯洁,袈裟象征修行与信仰。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和对佛教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超越世俗的愿望,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友谊的珍贵。

意象分析:

  • 龙象:象征力量与美,暗示自然的壮丽。
  • 香林花:代表生命的美好与自然的芬芳。
  • 月华:象征内心的宁静与纯洁,传递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高适的《同群公宿开善寺》属于哪种类型的诗? A. 边塞诗
    B. 田园诗
    C. 送别诗
    D. 登高诗

  2. 诗中提到的“袈裟”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权力
    C. 修行与信仰
    D. 爱情

  3. 诗人选择“避暑投僧家”的原因是: A. 寻找朋友
    B. 逃避战争
    C. 寻求内心的宁静
    D. 游玩

答案:

  1. A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
  • 李白的《庐山谣》:体现了对超然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高适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以自然为主题,但高适更关注世俗与内心的对比,而王维则更倾向于描绘自然的美和宁静的心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高适集》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思帝乡 思帝乡 思帝乡 夏夜 思帝乡 思帝乡 其三 思帝乡 其二 思帝乡 其一 迷神引 题徐廷昆画 迷神引 秋雁 迷神引 过露筋祠,丛树荒烟,怆然成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用字旁的字 卝字旁的字 耳字旁的字 连轸 戈字旁的字 舞文弄墨 无拨 镸字旁的字 宽律 罢弱 东墙窥宋 以枢应环 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捉奸见床 钻营奔竞 辟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