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23: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23:48
原文展示:
永宁赐笔世安有,
易水良工今不传。
了知胶漆用相得,
亦悟膏火明自煎。
昔从蒙庄观副墨,
老归芸阁穷太玄。
与子欲拟毛颖传,
待我暇矣磨墨砖。
白话文翻译:
永宁赐笔的名号如今还有吗?
易水的工匠如今已不再流传。
我明白胶与漆要相互配合,
也领悟到膏与火是自我煎熬的过程。
曾经在蒙庄观中观看副墨,
现在回到芸阁便探索太玄的奥妙。
与你一起想要撰写《毛颖传》,
只待我闲暇时刻去磨墨砖。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文原,元代诗人,其诗风清新,常以自然与人文结合为主。对传统文化有深刻理解,擅长抒情和描绘技艺。
创作背景:
此诗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创作,表达了对传统技艺的怀念与追求,同时也反映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对传统工艺的追溯与对墨士吴雪堂的赠予,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尊崇与对传统的珍视。开头两句,诗人通过反问的修辞,表达了对古代名笔的感慨,似乎在叹息时代的变迁。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则从个人的学习经历出发,阐述了对工艺的理解,强调了相辅相成的重要性。通过“黏胶与漆”的比喻,诗人道出了艺术创作中材料相互依存的道理,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到的见解。
在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与友人共同探讨书法艺术的愿望,表达出一种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知识的渴求。整首诗情感真挚,内容丰富,不仅传达了对传统技艺的理解与追求,也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是一首充满艺术气息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传统艺术技艺的怀念与珍视,以及诗人与友人共同追求艺术的渴望,传达出一种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永宁赐笔”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易水良工”的态度是?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将《赠墨士吴雪堂》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进行对比,李白在诗中表达的是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怀念,而邓文原则侧重于对技艺与文化传承的思考。两者都体现了对传统的珍视,但侧重点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