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13: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3:49
驿使向天西,巡羌复入氐。
玉关晴有雪,砂碛雨无泥。
落泪军中笛,惊眠塞上鸡。
逢春乡思苦,万里草萋萋。
驿使向西方前行,巡逻的羌族又回到了氐族的地界。
玉关之地晴天里飘落着雪,沙碛上却没有泥泞的雨水。
军中传来的笛声令人落泪,塞外的鸡鸣声惊醒了沉睡的人。
春天来临时,对故乡的思念变得更加苦涩,远在万里的草地上已是绿意盎然。
“玉关”是指古代的一个重要关口,象征着国境和离别。“羌”与“氐”是两个历史上的民族,常常出现在边疆的战争与交流中。诗中提到的“笛声”和“鸡鸣”,分别代表了军中的思乡情和边塞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与对家乡的无尽思念。
陈羽,字子羽,唐代诗人,以边塞诗闻名,作品多描写边境生活,情感真挚,常流露出思乡之情。
这首诗创作于边塞,诗人因送别友人而生感慨,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祝福,反映了边塞士兵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冬晚送友人使西蕃》是陈羽的一首经典边塞诗,诗中通过描绘送别时的场景,展现了深厚的友谊与乡愁。首句“驿使向天西”,即揭示了这首诗的主题——送别。随后的描写通过“巡羌复入氐”,展现了西域的辽阔与异域风情,似乎让人感受到远方的孤独。转而描写自然景象,“玉关晴有雪,砂碛雨无泥”,既描绘了冬季的寒冷,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沉重。
接下来的“落泪军中笛”,笛声的悲凉与思乡的情绪交织,令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表的忧伤。而“惊眠塞上鸡”则是边塞生活图景的生动写照,仿佛在提醒人们即使在严酷的环境中,生活依然在继续。最后两句“逢春乡思苦,万里草萋萋”,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推向了高潮,春天的生机与内心的苦楚形成鲜明对比,深刻地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与对离别的无奈。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浓厚的边塞气氛与思乡情怀,展示了唐代诗人对生活与情感的细腻观察。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离别的苦楚与对故乡的思念。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人物情感,诗人成功地传达出边塞士兵内心的孤独与对家乡的无尽眷恋。
诗中提到的“玉关”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古代边境
B. 现代城市
C. 海洋
诗中哪个意象代表了思乡的情感?
A. 落泪军中笛
B. 砂碛雨无泥
C. 玉关晴有雪
“万里草萋萋”中“万里”指的是什么?
A. 距离
B. 时间
C. 数量
答案:
对比陈羽的《冬晚送友人使西蕃》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首诗都描绘了边塞或高处的景象,但陈羽更倾向于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乡,而王之涣则更注重壮丽的自然景观与胸怀的壮志。陈羽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让人感受到孤独,而王之涣则通过开阔的视野激发了人们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