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16: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16:31
兹山镇何所,乃在澄湖阴。
下有蛟螭伏,上与虹蜺寻。
灵仙未始旷,窟宅何其深。
双阙出云峙,三宫入烟沉。
攀崖犹昔境,种杏非旧林。
想像终古迹,惆怅独往心。
纷吾婴世网,数载忝朝簪。
孤根自靡托,量力况不任。
多谢周身防,常恐横议侵。
岂匪鹓鸿列,惕如泉壑临。
迨兹刺江郡,来此涤尘襟。
有趣逢樵客,忘怀狎野禽。
栖闲义未果,用拙欢在今。
愿言答休命,归事丘中琴。
这座山镇在哪里呢?就在那澄清的湖水阴影下。山下有蛟龙潜伏,上面却与彩虹相寻。灵仙的境界何其宽广,洞府的深邃又是何等的深远。双阙高耸如云,三宫隐入烟雾之中。攀爬山崖还是那往日的景象,种植的杏树却已不是旧时的林荫。想起古老的遗迹,心中不禁感到惆怅孤独。纷繁的世俗网,数载以来我身处朝廷之中。孤独的根基难以寄托,况且我的能力也不能承受。多亏身体的防护,常常惧怕外界的议论入侵。岂止是如鹓鸿般的高飞,令人警惕如泉壑的深渊。如今我来到江郡,洗涤胸中的尘埃。偶然遇到樵夫,忘却了对野禽的亲近。闲适的志向未能实现,笨拙的快乐却在眼前。希望能回应我的休命,归去从事丘中的琴音。
张九龄(678年-740年),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字子寿,号少山,曾任宰相。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山水诗和乐府,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理想,体现了士人的情怀。
此诗创作于张九龄出任豫章郡期间,途经庐山时所作,表现了他在自然景色中感受到的惆怅和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他对官场的厌倦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美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诗的前半部分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灵仙与深邃的洞府相互辉映,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双阙和三宫的描述,营造出一种高远、深邃的意境,体现了庐山的壮丽与神秘。
而后半部分则转向诗人的心理感受,表达了他在官场的不得志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诗人用“纷吾婴世网,数载忝朝簪”的句子,深刻揭示了他对权力与世俗的厌倦,感到如同被网缠绕般无所适从。最后,他希望能归隐山林,过上悠闲的生活,演奏丘中的琴音,表现了他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
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人生的哲学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诗人特有的豪情与淡泊。
兹山镇何所,乃在澄湖阴。
这座山镇到底在哪里呢?它就在澄清的湖水阴影之下。
下有蛟螭伏,上与虹蜺寻。
山下潜伏着蛟龙,上方的云彩与彩虹交相辉映。
灵仙未始旷,窟宅何其深。
灵仙的境界从未宽广,洞府却是何其深邃。
双阙出云峙,三宫入烟沉。
双阙高耸入云,三宫隐没在烟雾之中。
攀崖犹昔境,种杏非旧林。
攀登崖壁还是昔日的景象,种植的杏树却已非旧日的林荫。
想像终古迹,惆怅独往心。
想到古老的遗迹,心中不禁感到孤独与惆怅。
纷吾婴世网,数载忝朝簪。
被纷繁的世俗网缠绕,数年来我身处朝廷之中。
孤根自靡托,量力况不任。
孤独的根基难以寄托,况且我的能力也不能承担。
多谢周身防,常恐横议侵。
多亏身体的保护,常常害怕外界的议论入侵。
岂匪鹓鸿列,惕如泉壑临。
岂止是如鹓鸿般的高飞,令人警惕如泉壑的深渊。
迨兹刺江郡,来此涤尘襟。
我来到江郡,洗涤胸中的尘埃。
有趣逢樵客,忘怀狎野禽。
偶然遇到樵夫,忘却了与野禽的亲近。
栖闲义未果,用拙欢在今。
闲适的志向未能实现,笨拙的快乐却在眼前。
愿言答休命,归事丘中琴。
希望能回应我的休命,归去从事丘中的琴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反映了他渴望归隐的理想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表现了唐代士人特有的情感和哲学思辨。
诗中提到的“灵仙”指的是:
A. 神仙的境界
B. 人间的美好
C. 诗人的理想
D. 自然的奇特
“婴世网”指的是诗人:
A. 对世俗生活的向往
B. 被世俗束缚的感觉
C. 对自然的追求
D. 追求名利的态度
诗人希望归去:
A. 回到官场
B. 隐居山林
C. 继续游历
D. 享受繁华
以上是对《出为豫章郡途次庐山东岩下》这首诗的全面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