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42: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42:27
寄坐夏僧
作者: 项斯 〔唐代〕
坐夏日偏长,知师在律堂。
多因束带热,更忆剃头凉。
苔色侵经架,松阴到簟床。
还应炼诗句,借卧石池傍。
在这个夏天,白昼显得特别漫长,我知道师父在法堂里。
因为束带而感到热,更加怀念剃头时的清凉。
苔藓的颜色侵蚀了经书架,松树的阴影照到了席子上。
我还应当在石池旁边卧着,来吟诵诗句。
作者介绍: 项斯,字子渊,唐代人,生于盛唐时期,是一位较为鲜明的诗人。他的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抒发情感见长,常常表现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佛教文化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夏日,诗人身处寺庙,感受到的炎热与师父在法堂之中认真修行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清凉的向往。
《寄坐夏僧》是一首表现夏日清幽意境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比炎热的夏日与宁静的寺庙生活,流露出对清凉的渴望与对师父教诲的尊重。开篇便以“坐夏日偏长”引入,展现出时间的延续感,而“知师在律堂”则表现出诗人对师父的思念与敬仰。接下来,诗人借助“束带热”与“剃头凉”的对比,传达出对清凉环境的怀念,情感真挚,令人感同身受。
后两句则通过自然意象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诗的意境。“苔色侵经架”暗示着时间的流逝,表明身处的环境是宁静而又略显荒凉的状态,而“松阴到簟床”则营造出一种清凉的诗意空间。最后一句“还应炼诗句,借卧石池傍”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在这清幽的环境中创作诗句,体现了对艺术创作的追求。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禅意的夏日场景,情感真挚、意境深邃,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夏日的炎热与宁静的寺庙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清凉环境的向往与对师长的敬仰,同时也展现了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束带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人希望在哪个地方进行诗句的创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