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览古

《览古》

时间: 2025-04-28 14:41:32

诗句

莫恃金汤忽太平,草间霜露古今情。

空糊赪壤真何益,

欲举黄旗竟未成。

长乐瓦飞随水逝,景阳钟堕失天明。

回头一吊箕山客,始信逃尧不为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41:32

原文展示:

览古
李商隐 〔唐代〕
莫恃金汤忽太平,
草间霜露古今情。
空糊赪壤真何益,
欲举黄旗竟未成。
长乐瓦飞随水逝,
景阳钟堕失天明。
回头一吊箕山客,
始信逃尧不为名。

白话文翻译:

不要轻易依赖金汤之固,认为一切都会太平;
草间的霜露,却流露出古今的情感。
空自涂抹赪壤,究竟有什么益处?
想要高举黄旗,却始终未能如愿。
长乐的瓦片随水而逝,
景阳的钟声堕落,失去了天明。
回头望去,似乎看到箕山的客人,
才明白逃避尧舜之治并不是为了名利。

注释:

字词注释:

  • 金汤:指坚固的防御,通常用来比喻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 草间霜露: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暗示历史的变迁和人情的冷暖。
  • 赪壤:红色的土壤,这里象征着无用的事物。
  • 黄旗:象征政治或军事的权力、地位。
  • 长乐:指长乐宫,是古代帝王的宫殿。
  • 景阳钟:景阳冈的钟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失去的美好。

典故解析:

  • 尧舜:古代贤明的帝王,象征着理想的统治者和美好的政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的诗以风格婉约、意境深远著称,常用典故和隐喻表达复杂的情感和哲理。

创作背景: 《览古》创作于唐朝中晚期,正值国家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览古》一诗,表面上看似在描绘古今之变迁,实则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现实的无奈。首联“莫恃金汤忽太平”,警示人们不应依赖表面的安宁,暗含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与对未来不安的预感。接下来的“草间霜露古今情”,通过自然现象的细微变化,比喻古今人情的变迁,体现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在结构上呈现出一种对比与反思,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思考,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特别是“欲举黄旗竟未成”,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政权的渴望,但现实却屡屡失望。后两联则用“长乐瓦飞随水逝”和“景阳钟堕失天明”,象征着繁华易逝、时光荏苒,令人感到无奈和惋惜。

最后一联“回头一吊箕山客,始信逃尧不为名”,更是点明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思考,逃避理想与名利的选择让人深思。总体而言,李商隐通过对古今历史的审视,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与失落,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考和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莫恃金汤忽太平:警告不要因为国家表面的安宁而放松警惕。
  2. 草间霜露古今情:通过自然现象反映历史的变迁与人情的变化。
  3. 空糊赪壤真何益:感叹徒劳无功,做无用之事没有意义。
  4. 欲举黄旗竟未成:渴望实现理想,却屡屡失败,表达对理想的失落。
  5. 长乐瓦飞随水逝:象征繁华的消逝,时间的流逝无情。
  6. 景阳钟堕失天明:钟声的消逝象征着失去的美好时光。
  7. 回头一吊箕山客:回望历史,才明白逃避并非为了名利。
  8. 始信逃尧不为名:最终理解逃避理想的选择并非为了名声。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草间霜露”比喻古今情感的变化。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象征:如“黄旗”、“长乐”等都是象征理想与现实的意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不满的情绪,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以及对生命短暂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汤:象征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 霜露:象征自然的变化与人情的冷暖。
  • 黄旗:象征权力与理想的追求。
  • 长乐瓦:象征繁华的消逝。
  • 景阳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失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金汤”指的是什么?

    • A. 自然现象
    • B. 国家安全
    • C. 人情冷暖
  2. “草间霜露”象征着什么?

    • A. 繁华
    • B. 时间流逝
    • C. 古今情感的变化
  3. 诗人对“黄旗”的态度是?

    • A. 渴望实现
    • B. 无所谓
    • C. 绝对反对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春望》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 对比李商隐的《览古》和杜甫的《登高》,两首诗均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感慨,但李商隐更侧重个人内心的挣扎与理想的追求,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诗集》
  • 《唐代文学研究》

相关查询

莲石 池西亭 与诸同年贺座主侍郎新拜太常,同宴萧尚书亭 周至县北楼望山 自此后诗为畿尉时作。 得袁相书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韵 见李苏州示男阿武诗,自感成咏 题郡中荔枝诗十八韵,兼寄万州杨八使君 秋槿 村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瓦字旁的字 散徙 内修外攘 疑的繁体字怎么写?这份疑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户字加偏旁的字大全_户字加偏旁的汉字汇总 喷云泄雾 提土旁的字 萌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谬悠之说 臊膻 舟字旁的字 麦字旁的字取名推荐_麦字旁吉利汉字精选 杰郎 有魔力的字有哪些?探索汉字中的神秘力量 陈的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陈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十八般武艺 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巳字旁的字 白铁树 赁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