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2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22:45
暮春于山谷寺上方遇恩命加官赐服詶皇甫侍御见贺之作
独孤及 〔唐代〕
天书到法堂,朽质被荣光。
自笑无功德,殊恩谬激扬。
还登建礼署,犹忝会稽章。
佳句惭相及,称仁岂易当。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春末时节于山谷寺上,意外受到皇帝的恩赐,升官加爵,获得赐服的情景。诗中表现了作者的谦卑与自嘲,虽然获得了荣华富贵,但内心却感到无以为报,尤其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功德,反而受到过多的赞美和激扬。他登上礼堂,仍感到荣幸,自己与会稽的名声相较,感到惭愧。最后,他感慨称赞仁德之事并非易事。
作者介绍:独孤及,字子华,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生活,情感真挚,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是在唐代盛世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面对荣华富贵的复杂心情,既有对恩赐的感激,也有对自身无功的自省。
这首诗从形式上看,运用了四联的结构,层层递进,情感逐渐丰富。开篇以“天书到法堂”引出主题,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庄重而神圣的场景,这里的“天书”象征着皇帝的恩赐,预示着个人命运的转折。在“朽质被荣光”中,作者自觉身上的某些劣根性与新获得的荣光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深深的自嘲之情。
接下来的“自笑无功德,殊恩谬激扬”,则直接表露出诗人对自身功德不足的反思,显示出一种谦卑的态度。诗人在此不仅表达了对恩赐的感激,更表明了对自己所处地位的疑惑和不安。此时,诗人的内心矛盾愈发明显,既希望能配得上这份荣光,又深感不安。
最后两句“佳句惭相及,称仁岂易当”,则在强调仁德的难能可贵,表达了诗人对美德的向往和追求。在这首诗中,独孤及不仅表达了对地位的感激与自省,更反映了唐代士人面对权力与荣华的复杂情感,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个人荣华的感激与自省,强调了仁德的重要性,反映了士人在面对权力与荣华时的谦卑与追求。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也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地位与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天书”指的是什么?
a) 书法
b) 皇帝的诏书
c) 普通文书
答案:b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犹忝会稽章”表达了对___的惭愧。 答案:名声
判断题:诗人表达了对荣华富贵的完全渴望。
答案:错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