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0:27: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0:27:58
暮春于山谷寺上方遇恩命加官赐服酬皇甫侍御
——独孤及
天书到法堂,朽质被荣光。
自笑无功德,殊恩谬激扬。
还登建礼署,犹忝会稽章。
佳句惭相及,称仁岂易当。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春末时节于山谷寺上方接到加官赐服的恩命,心中却充满了自嘲与惶恐。诗中提到“天书”降临,象征着皇帝的旨意传达,而自己却觉得自身资质平庸,无法承受如此荣耀。尽管受到了不应有的恩宠,作者仍然感到羞愧和不安,认为与他人相比,自己并没有什么功德,称仁德更是难以当得起。
作者介绍:独孤及,唐代诗人,以其作品的清新雅致而闻名,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之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暮春时节,正值作者在山谷寺游览时接到加官赐服的消息,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职的重视与个人的谦卑心态。
这首诗通过独孤及的自述,展现了他对荣华富贵的复杂情感。在接到加官的消息时,诗人并未感到真正的喜悦,反而是自嘲与羞愧。诗的开头以“天书到法堂”引入,在这里,皇帝的旨意象征着权威和荣耀,而“朽质”则表示诗人对自身能力的低估。整首诗在结构上呈现出一种对比,通过自谦的情绪与外界的荣光形成强烈反差,展现了一种内心的挣扎。
此外,诗中提到的“称仁岂易当”,更是强调了对德行的追求与自我期许,表明即使获得了荣耀,诗人依然清楚自己在道德和仁德方面的不足。这种情感的深度与反思,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官职的感慨,更是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整体而言,诗作情感细腻,层次分明,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反讽等修辞手法,表现出诗人对荣誉的自谦态度和对仁德的追求。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个人荣华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自身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对道德理想的追求,体现出一种谦卑与自省的精神。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主题,表现了诗人对个人荣耀与道德责任的深思。
诗词测试:
诗中“天书”指的是:
A. 皇帝的命令
B. 天上的书籍
C. 诗人的作品
“朽质”在诗中表达的意思是:
A. 有价值的品质
B. 平庸与微不足道
C. 光辉灿烂
诗人对自己的感受主要是:
A. 自豪与骄傲
B. 羞愧与自嘲
C. 满足与快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独孤及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两者都涉及对人生的感慨,但李白的作品更倾向于豪放与洒脱,而独孤及则显得更为内敛与自省,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这些资料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唐代诗歌的风格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