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03: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3:04
南安岩主大严禅师真赞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石出山而韵自丘壑,
松不春而骨立冰霜。
今得云门柱杖,
打破鬼窟灵床。
其石也,将能万里出云雨。
其松也,欲与三界作阴凉。
此似昔人非昔人也,
山中故友任商量。
这首诗描绘了山石和松树的自然风韵,石头从山中出来,便自有一种丘壑的韵味;松树虽然没有春天的繁华,却在冰霜中挺立,显得骨骼分明。如今我得到云门的杖子,打破了鬼怪的窟穴,灵床也被惊醒。那石头,能从万里之外引来云雨;那松树,想要为三界带来阴凉。这一切似乎与往昔有所不同,但在山中老友如故,大家仍可以一起畅谈。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翁,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属于“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风兼具豪放与细腻,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这首诗写于对大严禅师的追思与赞美中,体现出诗人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诗中通过描写山石与松树,表达了对禅境的向往与对友人的怀念。
《南安岩主大严禅师真赞》是一首充满了自然意象与哲理思考的诗作。诗的前半部分通过描绘石头和松树,展现了自然界的韵律与生命力。石头从山中涌出,展现出一种自然的韵味,而松树在寒冷的冰霜中挺拔而立,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描写不仅传达了景物的美感,也暗示了生命的力量。
接着,诗人提到得到“云门柱杖”,象征着领悟了禅宗的智慧,打破了内心的迷雾,灵床即是内心的宁静之所。诗中的“鬼窟”则可以理解为心灵的迷惑与烦恼,诗人通过禅宗的教诲,找到了内心的安宁。
最后,诗人反思昔人已非,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同时也展现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刻关系。整首诗在意象上相互交融,情感上真挚深沉,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与对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个人内心的变化,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友谊与智慧的珍惜。诗人在禅宗的启迪下,表示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石出山而韵自丘壑”中,石头的出现象征着什么?
“云门柱杖”代表了什么?
答案: